胃肠手术后肠瘘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效果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探究胃肠手术后肠瘘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效果。方法:200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胃肠手术后发生肠瘘患者36例,分为两组,各18例。结直肠瘘患者为观察组,小肠瘘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时机及方式。结果:观察组中行保守治疗患者17例,治愈15例(88.24%),出现肠瘘复发1例,行确定性手术治疗1例,于腹腔感染控制后进行手术。观察组实施早期控制性手术治疗1例,之后给予确定疗法于5个月之后,完全治愈率100%。对照组均实施早期手术干预治疗,其中行双腔造瘘术1例,因其无法实施肠切除肠吻合手术。其余17例实施肠切除肠吻合手术治疗,患者未完全治愈1例,治愈16例(94.12%),未治愈1例患者经再次手术痊愈。对照组临床治愈率100%。结论:针对结直肠瘘患者,需重视其腹腔引流,首先选择保守治疗;小肠瘘患者选择的治疗方式为早期肠切除肠吻合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治疗时机;临床疗效;胃肠手术;肠瘘
胃肠手术恢复期中,肠瘘为常见并发症,且其中最严重且最多见的是吻合口瘘,对患者系统手术是否成功产生直接影响,若不积极重视则会造成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或死亡,要求术者慎重选择治疗时机及方式"。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虽在临床上的发生率偏低,且在各类外科手术中这一并发症均有可能发生,病情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凹。此次研究对胃肠手术后肠瘘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胃肠手术后发生肠瘘患者36例,分为两组,各18例。结直肠瘘患者为观察组,小肠瘘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时机及方式。患者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观察组男10例,女8例,年龄50~75岁,平均(62.2±0.28)岁。对照组男9例,女9例,年龄51~74岁,平均(61.8+0.1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需按照患者胃肠手术后腹部症状,在进行肠瘘治疗前诊断其引流液性质及状态,手术及保守治疗为主要方式,手术可分为控制性(腹腔感染清除术、肠转流术)和确定性(肠切除肠吻合手术、肠瘘口修补手术等)P。小肠瘘患者首先取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早期治疗选择肠切除肠吻合手术,直到冲洗液体澄清,且把引流管放到盆腔及结肠旁沟处。如结直肠瘘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则需行保守治疗,早期实施控制性手术,转变为确定性手术则需腹腔感染有效控制后才进行用。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治疗时机及方式。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经Epidata数据处理。所有数据用t检验行组间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中行保守治疗患者17例,治愈15例(88.24%),出现肠瘘复发1例,经行确定性手术治疗I例,于腹腔感染控制后进行。观察组实施早期控制性手术治疗1例,之后给予确定疗法,5个月之后,完全治愈100%。对照组中小肠瘘患者18例均实施早期手术干预治疗,其中行双腔造瘘术1例,因其无法实施肠切除肠吻合手术。其余17例实施肠切除肠吻合手术治疗,患者未完全治愈1例,治愈率94.12%,未治愈1例患者经再次手术痊愈。对照组18例患者中获得100%的临床治愈率。
讨论
患者胃肠手术后肠瘘发生概率较低,然而一旦出现,则治疗较为棘手,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病死率高。所以维持患者生命,缓解痛苦的关键便是对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进行及时有效治疗。临床上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其研究逐渐进步,且预后及治疗效果均获得极大提高。在当前的临床上双套管引流为常用方法,可降低早期手术干预的概率,有效控制患者腹腔感染,在结直肠瘘治疗中效果显著,同时便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假设存在较严重的腹腔感染,肠切除肠吻合术不建议使用,且早期手术干预治疗是病情稳定的患者所不能够应用的。随着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对疾病生理学认识的加深,合理应用营养支持,肠瘘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显著改善。针对确定性手术的成功率及提高肠瘘的治愈率而言,肠外营养的应用意义重大,且肠内营养便于维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肠内与肠外营养并重。改进腹腔引流方法,应用的双套管负压引流,便于腹腔感染控制及潴留肠液的引流,同时可在CT或B超下行冲洗脓腔、穿刺引流,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同时可降低早期手术干预概率。
加强内环境监测及全身一般状况。观察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会因肠瘘造成的全身性感染引起,多伴随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全身病理、生理学改变。所以在临床治疗中需加强监测及支持患者的重要脏器功能状态等,并处理好瘘口局部,有效提升确定性手术成功率及肠瘘的自愈率。此次研究中不管是直肠或小肠瘘患者均实现对其脏器功能的严密监测,且显著提升手术成功率和肠瘘的自愈率间。
此次研究結果证实,胃肠手术后小肠瘘多数会合并弥漫性腹膜炎,且多为高流量瘘(>500mL),早期行控制性手术后的并发症多、恢复时间长。结直肠瘘感染易局限,注重充分腹腔引流的重要性,先行非手术治疗,炎性反应加重时给予控制性手术。小肠瘘早期充分引流术、腹腔冲洗安全有效,可提升疾病治愈率,且会有效缩短患者病程。
综上所述,针对结直肠瘘患者,需重视其腹腔引流,首先选择保守治疗;小肠瘘患者选择的治疗方式为早期肠切除肠吻合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伟,李志霞.胃肠手术后肠瘘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24):1971-1974.
[2]骆兴东.胃肠手术后肠瘘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研究[J].医学信息,2014(36):375.
[3]黄涛.胃肠手术后肠瘘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6):49-51.
[4]赵中伟.胃肠手术后肠瘘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J].临床医药实践,2016,25(10):799-800.
[5]孙立杰.关于胃肠手术后肠瘘治疗时机及方式选择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6):111.
[6]王秋元.胃肠手术后肠瘘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0):249-2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9720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