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的临床治疗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观察研究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11月一2018年11月收治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常规组主要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则应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总住院时间(4.1±1.2)d,新鲜冰冻血浆(FFP)总输注量(14.2±3.o)n1L,浓缩红细胞(RBC)总输注量(12.6±3.2)InL,均明显少于常规组的总住院时间(6.8±2.O)d、FFP总输注量(20.4±5.3)mL、RBC总输注量(22.7±5.8)mL,且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12%,显著低于常规组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严重创伤;创伤性凝血病;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凝血功能;死亡率
  关于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等,均需要结合实践情况展开研究与分析[1]。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50例,患者GCs评分≥8分,ISS评分≥16分,ICU入住时间≤24 h。排除妊娠、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以及存在肿瘤病史患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后将患者分两组,各25例。常规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20 - 66岁,平均(40.2±10.5)岁;高处坠落伤5例,交通事故伤11例,刀刺伤4例,其他事故創伤5例。观察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22 - 65岁,平均(41.1±11.3)岁;高处坠落伤7例,交通事故伤5例,刀刺伤7例,其他事故创伤6例。患者性别、年龄、病因等一般性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影响本次研究结果,有可比性。
  临床方法:常规组主要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一步应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治疗[2]。将患者的平均动脉压维持在> 70 mmHg,控制出血并及时输血,输血治疗包括新鲜冰冻血浆(FFP)、浓缩红细胞(RBC)、血小板等的输注。将60ug/kg的重组人凝血因子Ⅷ进行静脉推注后,密切观察患者2h,若患者仍旧存在出血倾向或治疗效果不达预期,可对其重复给药1次。患者治疗后的12 h、24 h需要对其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进行临床检测,同时记录患者的FFP、RBC输注量以及住院时间[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期间的病症表现和病情控制等具体情况进行密切观察,统计患者的总住院时间、FFP总输注量、RBC总输注量,计算患者死亡率,综合性对比研究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患者的全部文本资料和试验数据等进行处理和分析,并评估、比较资料差异,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常规组在常规治疗模式下,患者总住院时间(6.8±2.0)d,FFP总输注量(20.4±5.3)mL,RBC总输注量(22.7±5.8)mL;死亡10例,死亡率40%。观察组经注射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治疗后,患者总住院时间(4.1±1.2)d,FFP总输注量(14.2±3.O)mL,RBC总输注量(12.6±3.2)mL;死亡3例、死亡率12%。观察组经注射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治疗后,患者住院时间缩短,FFP、RBC总输注量减少,且患者死亡率降低,总体治疗效果更好,临床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会导致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会造成患者的死亡。临床上通过注射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治疗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4]。
  参考文献
  [1]陈晨松,称宏森,方俊杰,等.人纤维蛋白原在脑外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中的临床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6):1104-1106.
  [2]胡世华,蒋文新,杨艳霞,等.等比例成分输血在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中的临床应用[J].重庆医学,2015,44(1):68-70.
  [3]杨琼柳,杨寿吉,徐登敢,等.严重创伤患者预后与创伤性凝血病的相关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4,12(6):616-618.
  [4]潘光华,徐庆余,郑旭东,等.早期补充凝血底物对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4):124-1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9840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