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护患关系中的有效沟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崔燕

  【摘要】分析护理中影响沟通的各种因素,包括护士自身因素,患者因素及家属的因素,并针对各种原因提出相应的沟通措施,从而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
  【关键词】护患关系;有效沟通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01-01
  
  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相互之间各种心理形态的关系构成了人际关系。护理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包括护士与其在工作中接触的一切人员之间的关系,及护患关系[1]。沟通是将思想、感受、意念传递给对方并为对方所接受,是接受、了解对方的双向过程,是人类特有的需求。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不断转变,患者的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护理工作中做好护士与患者,护士与家属之间的有效沟通,融洽护患关系,可以预防和减少护理纠纷,同时还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身心需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一 . 影响因素
  1.护士自身的因素
  1.1.护士的素质
  护士对患者缺乏关爱,语言生硬,态度差。由于住院病人多,环境嘈杂,工作繁重,劳动强度大,易使护士身心疲惫,从而产生烦躁厌恶心理。患者多护理人员少的情况普遍存在,护理人员只能机械地完成各项护理操作,无暇顾及耐心的解释工作及必要的健康卫生知识宣教,或回答问题简短、生硬,致使患者对护士的态度产生反感引发矛盾。
  1.2 护士工作压力大
  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在临床工作中承受较大的压力。护士在每天繁忙工作的同时,还要保证自己在任何紧急情况下都能迅速做出正确判断,技术操作上不出半点差错,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因而也没有办法保证与患者家属的有效沟通。
  1.3 护士的技术水平
  现在的患者对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是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没有一套过硬的护理技术,那就很难令患者及其家属满意。最常见的就是打针,一针扎下去,患者最知道分量。所以说,护士要练基本功,还得从技术水平做起。护理专家们的建议是,护士不仅要多学、多练、多请教,平时还要学习各学科的知识,做个“全科护士”。这样才能让患者及家属信任我们给我们建立更好的沟通平台。能有效的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更好的沟通。
  1.4 护士的服务态度
   虽然现在的医院越来越看重服务,但仍有个别护士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冷落了患者。例如刚入院时,患者及其家属情绪都非常焦虑,迫切地想知道有关住院治疗的一系列相关问题,而有些护士对患者的首问负责制不到位,或用“床号”代替患者姓名,或谈吐不注意忌语,如对患者的询问敷衍了事,随之矛盾也就来了。所以,护士在接待患者时就得做好“引路人”,针对其心理特点,听听患者的想法及要求,一切为患者着想,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及时将相关问题解释交代清楚,患者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疗。
  2. 病人因素
  2.1 病理、生理、心里方面:由于治疗效果十分不满意,病人及家属主观期待值高;家属的隐瞒使病员在临床状态加重时而引发心理障碍如焦虑,认为花了钱未治好病。
   2.2 社会支持方面:部分病人的社会支持不力,主要表现在:经济和情感支持。在矛盾和再婚的家庭及病久治疗花费大,而病人又是家庭经济和精神支柱较为突出、使病人得不到治疗保证和爱的需求、表现为不合作、易怒、把情绪发泄在医护人员身上。
   2.3 文化精神方面:文化低、不能正确理解疾病的预后;文化水平高,自我保护意识强,片面了解一些医学知识。一旦认为服务不到位,也是引起纠纷的主要原因。
  2.4治疗方面:血管穿刺困难,如反复穿刺极易引起病人的不满造成沟通障碍。
  二、 沟通应对措施
  1. 提高护士自身的素质
  作为一名职业护士,在工作中应当以理解,友善,平和,忍耐和博爱的心态,为患者提供帮助。对患者有爱心及耐心,工作中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还应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充分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积极,主动的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还要加强心理卫生保健与美学知识的学习,科学地进行自我调节,合理宣泄消极情绪,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2.针对不同患者采取适当的沟通方式
  尽量安排固定的护士对患者进行连续的,全面的护理。熟悉的护士会使患者有安全感。尽量满足患者住院前的爱好和生活习惯,主动为其介绍病友,减轻患者焦躁的情绪。与患者共同讨论其感兴趣的事分享患者的感觉。帮助减轻患者的恐惧和担忧。提高操作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三、 结论
  护患沟通的形式多种多样,它存在于护理工作的每一环节。护士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时,要有诚心、爱心、热心、耐心以及责任心,同时掌握有效沟通的方式、方法及技巧,创建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护理学基础 第三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80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