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急性脑死塞溶栓护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168-01
   急性脑梗死是致残率、致死率极高的常见病,目前国内外唯一公认的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早期溶栓治疗[1]。但溶栓药物在溶栓早期可能带来严重的出血等潜在危险,因此,溶栓治疗的护理配合非常重要,做好护理观察是其治疗效果的保证。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35人,男21人,女14人;年龄最大70岁,最小46岁,平均年龄58岁。其中进展型15例,合并糖尿病21例,合并高血压病26例,心功能不全8例。双侧肢体瘫痪0例,一侧肢体瘫痪18例,混合性失语5例,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肢体乏力22例。
  2 治疗方法
   将溶栓药链激酶、尿激酶、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物通过静脉给药及局部动脉内灌注,何种给药途径最佳,尚未定论。
  3 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发病急、病情重,害怕瘫痪影响自身生活能力及拖累家人。要针对患者这一心理特点,热情接待,耐心向患者解释,说明溶栓的必要性和治疗效果,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配合。
   3.2 病情观察
   3.2.1 输液管理 溶栓治疗容易引起注射部位出血,注射时注意选择血管并一次注射成功,且可以在同一肢体建立双静脉通道,一路专供输入溶栓药物,另一路方便多渠道补液。严格补液滴速。
   3.2.1 血压监测 脑梗死后血压一度升高以保持脑组织稳定的脑血流量,保护脑组织。对血压不超过收缩压<23.1kPa,和舒张压>14.6kPa,一般不予用药。但溶栓千收缩压高于23.3kPa或平均压高于17.3kPa时,才考虑使用温和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2]。护士需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变化,溶栓前后每10~30分钟测血压一次,即使发现异常,即使处理。必要时,使用心电监护仪。
   3.2.2 心电监护 合并心脏疾病的患者发病后易引起继发性的心脏损害,使用监护仪及时发现异常、早期处理,在早期溶栓治疗中帮助极大,可提高其预后。
   3.2.3 出血的观察与防治 出血是溶栓治疗最危险的并发症,发生几率为10%~30%。主要原因有:缺血后血管壁损伤,继发纤溶、凝血障碍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伴有再灌注后出血。出血部位包括颅内及其它部位。颅内出血危险系数较高,其它部位相对较低。护士主要观察意识、瞳孔、生命特征,及肢体活动力,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三主征”、“二慢一快”症状。观察皮肤、黏膜、鼻腔、消化道等有无出血倾向。每15~30分钟观察一次,发现异常即使汇报医生处理。
   3.3.4 内环境检测 内环境指标是医生调整药量的重要依据,护士应协助医生做好这些指标检测,包括有七个方面:⑴水电解质监测;⑵酸碱平衡监测;⑶渗透量监测;⑷糖代谢监测;⑸蛋白质代谢监测;⑹脂肪代谢监测;⑺细菌学和生化方面的监测。[3]
   3.3.5 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避免进食粗糙、坚硬、和过热的食物,防止消化道粘膜出血,病保持大便通畅。如病人为静脉溶栓,在溶栓2小时内患者应绝对卧床,动脉溶栓绝对卧床24小时。对偏瘫患者做好皮肤护理,有保留胃管、导尿管的患者做好相应基础护理。及时发现患者潜在需要,并尽量予以满足。指导患者床上活动方法,一周内活动量不宜过大。
   脑梗死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脑梗死的治疗方法有多种,但溶栓治疗是目前为止公认的,能够使闭塞血管即刻再通,迅速恢复血流,可缩小梗塞体积。使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降低的有效方法。但溶栓治疗对患者基本病情要求较高,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也较其它病种风险高。所以,在整个溶栓过程中,较高质量的护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护理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监测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力、各种生物、生化指标,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参考文献
  [1] 黄如训 脑梗死超早期的溶栓治疗[J]中国医学杂志,2004,84(12)1049―1051
  [2] 秦震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治疗研究近况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8,12(31)367―369
  [3] 杨明由,主编 神经内科急诊诊断治疗学 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86~89
  
  作者单位: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43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