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产业链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戴建华

  摘要:依据职业教育特点,从产业链入手,对产业和专业、技术和课程,分别从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建设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阐述构建一体五翼的闭环式实践教学体系,为完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供价值参考。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 ;产业链; 技能
  2019年,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X项目、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认定到“双高”计划,无不体现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在于具有职业性,职业性体现在岗位的胜任、技术技能的运用。职业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实践教学是整个职业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技能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实践教学体系,值得探讨和研究。
  一、实践教学体系总架构
  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职教20条明确要求“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实践性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的“半边天”。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和培养目标构建“一体五翼”的“闭环式”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框图如图1所示。“一体”就是信息化大数据为技术平台建立实践教学平台,“五翼”包括实践目标体系、实践内容体系、实践条件建设体系、实践管理体系、实践评价体系,按时间轴顺时针运行,形成闭环,达到自我完善的运行系统。从目标、内容、建设、管理、评价再到目标形成闭环系统。
  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以岗位胜任力为引领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学生就业去向主要是社会生产链中的技术人员、中层管理人员、设计人员等。对于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依据专业特点都能在社会生产链中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岗位。目标体系就是解决高职院校培养什么人,从广义上理解就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谁培养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狭义上是为企业、单位培养人、为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岗位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根据人的学习规律,学生获取技术技能的主要途径就是实践教学,所以应该根据企业岗位需求来制定培养目标[1]。
  分析岗位胜任力:按行为表现程度我们可以描述为新手、初级者、胜任者、熟练者、专家,从技能组成可以分为岗位单项技能、综合专业技能、职业道德情感。单项技能是指完成某一项单项工种所需要的技能,如点钞、焊接等。综合技能表现为具备多个单项技能,协调完成多项工种,如会计财务报表、电路设计、电路板制作等。职业道德情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根据麦可思毕业生调查报告,企业更青睐职业道德情感高的员工,这些人员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充分发挥团队的协作精神。在对企业的调查中,企业需要“忠诚度”高的毕业生,但忠诚度对于教学知识点来说没有显性指标,但是职业道德、职业规划、文化教育是有具体指标概念,可以进行教学[2]。所以,对于专业或专业群在企业中找到岗位要求,制定出该专业学生的技能要求,包括单项、综合和职业道德情感,再进行分层,制定初级、中级、高级,目标体系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
  (二)内容体系构建
  紧紧围绕岗位胜任力、高素质技术技能为培养目标,分析岗位能力和学生学习规律,建立“四级二链”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四级”指基础素质及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技能实践模块、综合性专业实践模块、岗位实习实践模块;“二链”指创新创业教育链、文化教育链。创新创业、文化教育贯彻实践教育的全过程,框图如图3所示,技能内容是四级递进的,分别有基础、专业、综合、岗位实践;文化、创业、创新素质是职业者的综合素质,在我们设计内容时应该贯穿我们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图4所示为数字营销专业实训架构图,主要分为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综合技能模块、岗位实践技能模块对应专业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遵循学习规律从“认知—应用—迁移—发展”设定专业的实践内容,认知是有规律的,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客观到主观,在课程内容设计的时候要有体系,符合学习规律,从而胜任企业岗位要求[3]。
  (三)条件建设体系构建
  条件建设分为实践教学硬件条件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这里主要阐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对照高职院校培养要求,提出了“复合型”“创新型”等要求,实践条件在单一实训室满足专业某一单一技能或岗位实践能力时,也要体现学校专业群、新时代高职学生对复合型知识的需求。就是在实践条件建设中,要提高整体性、系统性、共享性的要求。以我校为例。我校是一所体现商科特色的高职院校,但又有物联网、汽车、艺术、旅游等专业,如何在商科的引领下发展,又要契合地方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我校在高水平高职院建设中提出“面向流通、生产和生活服务领域,按照“商业+智能+人文”的思路,对接新商业“商流”“资金流”“服务流”“创意流”“技术流”,整合升级、跨界增设,构建以新营销专业群为龙头,以“互联网+”会计金融专业群、现代旅游服务专业群、商业设计与传播专业群为骨干,以新商业技术专业群为支撑的新商科专业集群”[4]。 服务于五大专业群,专业发展是按照“流”这个概念进行推进,现在也称之为“生态链”,包括市场、产品的各个环节的“产业链”。就是商流、资金流、服务流、创意流、技术流,理解就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结合我校专业特点、现有布局、未来发展,提出基于产业链的“一链五节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体系。一链为完整生产链,五节点分别是“公共基础和工业设计中心,生产制造中心,营销设计与传播中心,现代智慧物流中心,营销、创新创业中心”。实训基地建设功能定位为围绕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目标和任务,以先进性、生产性、智能化、共享型“四要素”进行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支撑实践场所“四大功能”:专业教学实训、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和社会服务。
  按照学校整体性建设原则,各专业或二级学院实训室建设需经过学校教务处、设备处、基建处等部门整体规划同意后进行建设。学校实训室建設流程:专业教研室提出建设申请——二级学院论证——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审议——教务处组织专家论证可行性——提交学校行政办公会——同意立项——教务处、设备管理处、后勤基建处、保卫处细化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跟踪建设——验收——完成报告——结项证明——教务处跟踪开出使用、设备处跟踪设备绩效,具体流程图如图5所示。   由城市建设产业的布局思路,实训体系设计包括工业设计中心、工业园(生产制造、如工业园、新区)、商业聚集体(大型商业综合体)三大部分。以我校为例,校内实训基地布局:按产业链流程,学生就业去向、工作岗位,结合我校专业特点和我校高水平5大专业群的发展方向,设定以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新的实践条件体系分为5个中心,分别是工业设计中心,生产、制造中心,营销设计与传播中心,现代智慧物流中心,营销、创新创业中心,如图6所示。
  (四)管理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管理以信息化为抓手推进五全系统管理平台的建设。系统总体架构由5个部分构成,如图7所示。
  一是全时空。该系统服务的场景,是最终用户和系统发生交互的空间,包括教学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科研实验室等,各类智能设备、传感器、多媒体设备可以提供现场教学与实验支持服务,还可以通过网络与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实现超越时空的互动学习支持。最终目标是时间和空间的充分利用[5]。
  二是全自动。通过物联网系统的建设,利用RFID、门禁、视频、音频、刷卡取电、自动供电能源,学员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并且可以通过控制装置直接对环境进行干预。最终目标是服务的自动化。
  三是全信息。通过信息系统基础设施与业务服务应用軟件,实现信息的有效与可靠采集,不仅包含状态信息,更重要的是采集到过程数据,结合物联网技术,可以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与实时性。实训室的开出数据、设备使用数据等等全部数字化。最终目标是采集全量信息。
  四是全智能。通过服务网关、数据交换、数据库、数据仓库和大数据分析工具、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的支撑,构建起承接虚拟世界与显示实体的转换桥梁,实现数字世界对现实世界的互操作与交互,最终目标是提供全智能的服务。
  五是全掌控。通过可视化引擎与数据接口的调用,实现实训室在虚拟场景中的再现,通过服务接口的调用,实现对实训室的指挥、调度与管控,最终目标是实现对实训室的全面掌控。
  三、评价体系
  我们从实验、实训计划是否符合专业特色、能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能否做到每次课都有目的、有要求,检查是否指导到位、能否掌握一种实践操作技能、看实验实训教学中的指导过程来评价实训教学质量[6]。从4个方面来采集评价数据,构成“四元双向”的评价体系框图如图8所示,“四元”为学生、教师、社会团体、企业,“双向”为校内校外双向影响,桥梁为第三方评价组织,通过评价组织将信息反馈到学校对人才培养模式、条件建设、目标要求、组织形式等进行改进和优化,校内的改进提升校外影响力。实践教学主要通过以下4个方面进行评价和反馈。通过技能鉴定所和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获得证书的人数、质量作为评价依据之一。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相结合),结合社会培训机构成功的经验,推进“三个相结合”,即课堂、实验实训场所、企业环境相结合,学生、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教学、科研、工程项目相结合。以岗位技能等级要求,指导实践教学,努力摸索出符合实践教学的方法,用人单位的评价(第三方调查,如麦可思调查),技能竞赛的获奖情况(获奖量、获奖级别),毕业生创新创业情况和取得的成果或成绩。
  “一体五翼”的“闭环式”实践教学体系是集建设、管理、评价于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应从实际出发,建立自己学校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产业链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职业教育教学和产业对接的重要措施,不断去实践和探索,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薛燕.高职院校多专业综合实训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教育技术,2015(19):43-46.
  [2]郑文岭.高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1):136-137.
  [3]杨建新.高职新商科数字化教育生态的构建[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2-5.
  [4]刘霞.基于SECI模型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体系建设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6):66-67.
  [5]杨正校.高职电子商务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7):75-76.
  [6]王美芬.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0):103-104.
  (责任编辑:刘东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52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