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小组合作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虹
《新课程标准》的准则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是基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学过程中比较科学的常用的教学方式。那么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呢?下面谈一谈合作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明确合作学习的实质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学生座位排列由过去的秧田式变为合围而坐,便于分组合作。但有的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少之又少,经常只是一句“下面请大家合作学习”或“请小组讨论”,说的简单,孩子们并没有学会怎样合作。如有位教师教完一篇童话后,请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五六分钟过去了。有三个小组还无法开始表演,原来他们正为角色的分配争执不休。如此。因重视形式,缺乏实质,忙的忙,闲的闲。热情的热情,旁观的旁观,合作学习的效果何在?究其原因,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容易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加上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未能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使得学生的交流合作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二、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刚布置完合作学习的任、务后,学生马上聚在一起探讨、交流,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对问题了解不深,浮于表面;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想法,沉默不语,有的脱离主要内容探讨。天马行空;有的“滥竽充数”,“盲目顺从”,这样,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导致课堂纪律散漫,教学效率事倍功半。所以,在合作学习之前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学习、探究的时间,让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与组员切磋探究、交流,解决问题。所以只要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就能避免合作学习时“浮”“泛”的现象。
三、科学建立学习小组
教师要先分组,再分工。如每个小组有组长、操作员、记录员和汇报员。分工之后就要分配学习任务。即: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极积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决不能放任自流,而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应当完成的任务,以引导讨论顺利、有效地进行。以免形成“优等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学习,在划分小组时要牢牢地把握“组内异质、组间阿质“的原则。这样,便于小组内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四、合理引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习小组中的每个成员明确在小组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在小组合作学习前给出小组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中不仅要求这个小组能完成某个任务,还要求全体小组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合作,能共同进步,从而使小组成员不仅自己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尽力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取得成功。
其次,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在教学中,我们应给予大部分学生足够的思考、合作的时间,重视生生互动,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这样一来,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彰显,自然会产生求知的欲望,会将学习当作乐趣,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总之,只有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才能保证合作的质量。
五、加强对学习小组的全程管理与评价
校有校风,班有班风,一个集体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就能形成良性循环。一个学习小组也是一个小集体,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应该帮助学习小组加强凝集力和集体荣誉感,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力。而实现这点关键就是教师的评价,并且是有系统的、延续性的评价。我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确立好学习小组后,便与学生约定以某种固定的方式记录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一个星期或一个月下来进行一次评比。评出优胜组。这种激励方式对小组合作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总之,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应该在正确的合作学习观念的指引下贯穿于课堂内外,贯穿于整个大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时刻处于团结合作学习的氛围当中,学会在学习生活当中相互合作,共同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要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真抓实干的努力。才能逐步走向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不断锻炼我们的学生,让学生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从不同的思想交流中,吸取更多的知识。
责任编辑 王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2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