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杭留琴

  一、课外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人类社会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和要求。英语阅读理解是考查和测试学生英语能力的一种主要形式,各级各类英语测试中阅读理解的题量逐年增多、知识面逐年拓宽、难度逐年增大。这充分说明教育界已经改变原来只侧重对语法和语言知识的教学、不注重对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一违背语言教学规律的做法。这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进步。但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真正地提高。制约中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课本阅读材料量较少,所选课文的阅读材料过于大众化,没有完全给予学生所想获得的语言信息。因此,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仅凭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大量的课外阅读。前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学生在课外阅读的东西越多,掌握课内知识就越容易。他主张教学工作中要有两套教学大纲,其第二套大纲就是课外大纲,课外阅读在其第二套大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英语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同时也是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的一条途径。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促进口语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英语整体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开展课外阅读的策略
  笔者一直重视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活动,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英语教材中的课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量非常有限,要让学生学好英语,仅靠一套教材是不够的。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如何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足够量的课外阅读,指导和帮助他们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是搞课外阅读活动的关键所在。那么,究竟怎样选择好课外阅读材料呢?
  1.注重阅读材料的趣味性。
  兴趣是行动的最大内驱力。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只有感兴趣的东西,学习者才会积极投入其中,认真思考,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获得必要的知识。教师可以选择英语笑话、寓言故事、科普小品、人物传记、脍炙人口的名人演讲等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让学生阅读。
  2.把握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语言学家Krashen的“输入假设”,应该选择难度最接近或稍稍超出学生当前英语水平的课外读物,这样最能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习得,既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引起兴趣,又便于启发思维、增添知识。
  3.选择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在识记后的短期内遗忘速度较快,以后则逐渐缓慢,如能及时复习所学内容就有利于延长记忆,使知识得到巩固和积累。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重要补充,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充分利用学生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开展有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进而实现课内外知识的连接和拓展,体会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4.选择简短精悍的阅读材料。
  如果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则容易获得成就感;文章太长,看到后面忘了前面,学生将很难继续读下去,也就会丧失阅读的积极性,甚至会半途而废。
  (二)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活动
  从学生的认识规律来看,其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在自身的实践中逐渐养成的,而不是教师灌输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要靠一种悟性,这种悟性是学生自己领会、思考和亲身体验的结果。就好比学习游泳的人,单靠听教练的讲解是不行的,须下水练习才行。教师要做好一个好教练,就要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教师的作用在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消除学生学习过程的盲目性,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好的发挥。教师可每周利用一节课作为阅读课,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
  1.做好铺垫,激发兴趣。
  阅读前导入的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增加学生的相关文化及背景知识,并预测阅读材料的内容和结构,为阅读教学做好铺垫,同时还为读后的延伸活动奠定基础。对此,这阶段就要尽可能选择学生熟悉的、了解的或感兴趣的内容,同时还要有利于增加教学的可操作性,并有利于学生进入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读前导入的内容设计要自然、简洁,并与阅读材料内容紧密联系,避免牵强附会而给人“连拖带曳”的感觉。
  2.限时强化阅读,指导阅读技能。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阅读是学生培养英语自学能力的关键所在。阅读前教师要限定学生的阅读时间,还要根据文章内容设置一些有关文章主题或事实细节的指导性问题。这些问题一般是简答题、判断题或选择题,目的是让学生搜索关键信息、了解大意,培养快速阅读能力。在这一环节,教师可根据所设置的题目,对学生的阅读技能加以指导。
  (1)抓住关键词和主题句
  在阅读开始时,教师让学生采用跳读或略读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着重指导他们如何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Key words)和段落里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s),以便更快地了解课文大意,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2)猜测词义
  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阅读活动是理解作者通过文章传达给读者的信息,达到与作者交流思想的目的,所以不必为了个别生词而中断阅读去查词典。学生可以猜测词义,接着读下面的内容,让思想跟着文章的脉络、人物的情感、情节的发展走。
  (3)养成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很有必要。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材料,进行扩大视距的训练。要求学生阅读时,眼睛每次移动注视的距离先是一个整句,然后过渡到整段,一口气连续读完几个句子,以迅速抓住文章的中心,理解全文的大意。教师应要求学生阅读时不出声、不复视,克服先把文字变成声音,再去想它的意思的习惯。
  3.加强检查反馈,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放任自流,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和途径,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进展情况,并且要有口头和书面的双重检查和反馈,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认真阅读。
  阅读是掌握语言知识,获取信息,提高听、说、写、译等能力的基础。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使他们了解了更多的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背景知识,也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与英语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还促进了其写作水平的提高,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提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18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