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98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治疗Ⅰ组30例,采用开放手术方式治疗;治疗Ⅱ组35例,采用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治疗Ⅲ组33例,腹腔镜逆行全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3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Ⅰ组总有效率为90.00%,治疗Ⅱ组为97.14%,治疗Ⅲ组为90.91%,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Ⅱ组治愈病例数多于治疗Ⅰ组和治疗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Ⅱ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低于治疗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Ⅱ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结论 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较开放手术方法和腹腔镜逆行全胆囊切除术更具有优势。
  【关键词】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放手术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3..02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由于结石导致的胆囊炎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治疗方法多采用手术治疗。我院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98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9月贵州省惠水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疾病患者98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治疗Ⅰ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2~76岁,平均(53.8±6.7)岁。病程1~5年,平均(2.4±0.7)年。胆囊炎发病时间1~22 h,平均胆囊炎发病时间(8.4±3.1)h;治疗Ⅱ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40~77岁,平均(54.1±7.2)岁。病程1~6年,平均(2.5±0.4)年。胆囊炎发病时间1~18 h,平均胆囊炎发病时间(8.3±3.6)h;治疗Ⅲ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40~75岁,平均(53.1±8.2)岁。病程1~4年,平均(2.6±0.5)年。胆囊炎发病时间1~20 h,平均胆囊炎发病时间(8.6±3.9)h。3组性别、年龄、病程、胆囊炎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治疗Ⅰ组采用开放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治疗Ⅱ组采用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通过四孔法成功建立CO2气腹之后,将腹腔镜插入到相应的位置,首先对胆囊周围的粘连部位实施彻底的分离处理,将胆囊管、胆囊交界、胆囊壶腹部充分的暴露,将肝脏部分提起。牵引胆囊底部,分离胆囊的床间隙,到壶腹部为止。对胆囊底部或胆囊壶腹部结石嵌顿的位置实施切开处理,采用吸引器吸净小结石如有被吸去的胆囊结石,采用钳夹将其置入到标本袋内。采用电钩或超声刀对胆囊体部和底部的前壁实施切除处理,在操作过程中尽可能保留胆囊管以及胆囊颈的锐角部分。然后使用钛夹将胆囊管关闭,放置引流管[1]。治疗Ⅲ组采用腹腔镜逆行全胆囊切除术。于患者的胆囊底部位置开始采用电钩对胆囊浆膜下间隙实施的处理,使胆囊逐渐游离,达到胆囊颈部的位置,将胆囊的动脉分离,将胆囊管与胆囊颈交汇的位置分离,待胆囊管能够充分暴露之后,可以实施Harmlock夹闭并离断,将胆囊完全移除[1]。
  1.3 观察指标
  观察3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3组临床效果。
  1.4 评价标准
  参照文献[2]按照治愈、有效、无效三级进行评定。总有效率=治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3组临床效果比較
  治疗Ⅰ组治愈病例数少于治疗Ⅱ组和治疗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Ⅱ组治愈病例数多于治疗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Ⅰ组总有效率为90.00%,治疗Ⅱ组为97.14%,治疗Ⅲ组为90.91%,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3组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Ⅰ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高于治疗Ⅱ组和治疗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Ⅱ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低于治疗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Ⅰ组切口感染3例,肠道损伤3例,肠粘连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治疗Ⅱ组肠道损伤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治疗Ⅲ组切口感染1例,肠道损伤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06%。治疗Ⅰ组并发症高于治疗Ⅱ组和治疗
  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Ⅱ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治疗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胆道出血,中度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患者容易复发,而手术治疗是临床首选的方法。如何减少手术对患者损伤是普外科临床医师的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果显示,治疗Ⅱ组治愈病例数多于治疗
  Ⅰ组和治疗Ⅲ组,治疗Ⅱ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低于治疗Ⅲ组,且治疗
  Ⅱ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提示采用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较开放手术方法和腹腔镜逆行全胆囊切除术更具有优势。其原因可能是采用腹腔镜次全胆囊切除术只需要对胆囊的前壁进行切除处理,保留部分胆囊后壁,最大程度上避免胆囊壁出血的发生,对胆囊壁层次模糊的患者进行治疗更具优势[3]。而采用腹腔镜全胆囊切除术可以有效预防胆管损伤事件的发生,但对于胆囊出现明显瘢痕化的患者分离的操作时间较长,对邻近肝脏管道造成损伤的可能性增大,该种手术方式有可能对胆囊产生一定的挤压,导致出现继发性胆管结石病灶[4]。而采用常规传统开腹手术损伤大,并发症多。综上所述,采用3种手术方式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更具有优势,对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疾病患者采用何种手术方式治疗,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1] 李 延,薛 军.观察经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良性胆囊结石的疗效[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0):2319-2320.
  [2] 欧云崧,贾利猛,朱莉丽.经腹腔镜逆行治疗复杂胆囊结石200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6):850-852.
  [3] 彭玉林,桂武斌,路 明,等.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64-65.
  [4] 李晓一.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2,25(9):351-352.
  本文编辑:赵小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101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