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心观察,用爱践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幼儿园自主性游戏观察墙是对儿童游戏行为的一种呈现方式,要求教师在其观察意识的指导下,对游戏中有意义的信息进行客观而及时的记录,并将内容展示在墙面上。本文通过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围绕南通开发区中兴幼儿园自主性游戏观察墙的创设与应用现状展开,以改进其创设方式与运用策略为最终目的。
  【关键词】自主性游戏 观察墙 创设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006-02
  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兼有保育和教育的职责,难以随时随地将对儿童的观察转化为静止、物质的文件。这就要求教师随身携带便签纸和笔,将所看到的场景及时记录下来,以供后续研究。把这一个个生活、游戏片段布置在墙面上,自主性游戏观察墙便产生了。它提高了教师的观察效率,直观地向家长展示了儿童在园情况。
  一、自主性游戏观察墙的创设
  1.造型美观,融入环境
  一些教师在创设自主性游戏观察墙时,关注其造型的优美性、与环境的一致性。如:本校中(1)班的观察墙以青花瓷瓶为造型。赏其意境,不仅美观、和谐,民族文化的种子也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本校中(2)班观察墙的创设则与其“健康快车”的主题相契合。用黑、白两色吹塑纸构建马路场景,请孩子与家长共同制作“马路”上的小汽车,鼓励家长们也参与到班级环境的创设中来。
  2.位置显眼,大小适宜
  观察、理解儿童是教育工作的起点。班级自主性游戏观察墙不宜过小,应设在较为显眼的地方,以便家长阅读、了解儿童在园的真实情况。
  本校小(1)班将观察墙“我们的故事”安排在班级入口处的墙面上,约占墙体面积的三分之一,教师有足够的空间对儿童游戏行为进行详细描述。
  3.材料简朴,安全易得
  本校大(1)班在创设时使用了麻绳、废旧纸箱和纸筒,这些环保而易得的材料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收集而来的。老师将记事贴摆成心形夹在观察墙上,温馨而美丽,给记录的老师带来好心情。
  4.儿童参与,共同评价
  社会学习理论者通过对儿童和成人的大量研究,发现儿童的许多行为并未直接受到强化,而是通过观察他人来尝试学习或抑制相关行为,这就是间接强化。儿童评价他人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也是形成良好游戏习惯、提高游戏水平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创设自主性游戏观察墙时,可以将其分为教师评价和同伴互评两个板块。
  二、自主性游戏观察墙的应用
  1.高效观察,“看见”儿童
  教师只有用心观察、记录儿童的游戏行为,才能真正“看见”儿童。相较于传统观察记录而言,观察墙上所呈现的片段具有即时性、高效性的特点。一支笔、一张小纸片便能快速记录下有意义的片段,而这一个个片段体现了教师对儿童的关注和尊重。它们将成为教师审视教育环境、教育行为和游戏材料的主要依据,从而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2.反复写作,促进成长
  虞永平教授在《课程游戏化与教师专业能力》的讲座中提出:“教师需要具备六种基本能力:观察能力、作品分析能力、谈话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评价能力。”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省、市、区各项幼儿教师基本功比赛也提高了“观察记录与分析”所占的分值比例。笔者认为,反复写作与总结是提高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观察墙的存在不仅能促进教师利用碎片化时间反复写作,还能直观地反映出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不断成长。
  3.同伴互评,替代强化
  案例:一个孩子在阅读室活动后,主动在观察墙上画了几双无序摆放的鞋子。游戏评价时,她边展示边说:“今天看书的时候,A、B、C三个小朋友没有把鞋子放整齐就去看书了。”
  在这样互相观察与评价的过程中,孩子们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制定规则,形成了良好的游戏习惯。虽然儿童的评价尚处在学习阶段,具有表面性、情绪化特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与同伴的交往,儿童的评价能力逐渐提高,变得较为独立、客观、多面和深入。
  4.有效沟通 ,家园共育
  朱莉·布拉德在《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中指出:“帮助家长理解适宜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实践,以及了解儿童的学习内容,是教师的责任。”在前期的问卷调查中,72.5%的家长对于公办幼儿园不教算术、拼音的教育方式感到担忧。有家长问道:孩子整天游戏,到底能学到什么呢?
  家长开放日的一天,笔者鼓励他们关注班级自主性游戏观察墙。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家长们渐渐发现:当孩子们把杯子一个搭在另一个上面时,他们在学习解决问题与数字的概念;当孩子把球互相扔来扔去时,他们在学习信任,在尝试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当孩子在玩模仿游戏,扮演国王和凶猛的狮子的时候,他们在学习如何表达情感……观察墙是家长与教师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双方相互了解、相互信任。
  三、创设與运用的改进策略
  1.选取典型事件,明确观察目的
  叙事是书写观察记录的基本方式。教师撰写观察记录的关键在于是否抓住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并客观、详尽地描写出来。
  案例1:户外活动时,男孩A用颜料在涂鸦板上画画。他先用红色颜料画了三只蚂蚁,又画了蓝色的天空,然后去水池洗了手。
  案例2:晨间活动时,孩子们在操场上玩各类游戏。男孩B拉起高跷上的橡皮绳,一步一步在塑料草坪上走。一会儿停下,又继续向前走。
  案例中,教师的描写相对客观,三言两语间包含着时间、地点、人物和行为先后关系等诸多要素,但缺乏对细节的描写,成为“流水账”式的阐述,对值得观察的行为视而不见。
  2.打破班级壁垒,加强经验交流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适当的交流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互相取长补短。伽达默尔指出:理解的实质是视域融合。视域融合意味着解释者与他人的视域相交融,在对话中超越自己有限的视界,使对话双方在融合中达到更高层次的境界。然而,我园大多数教师仍认为观察属于个人行为,记录解释缺乏多元主体交流。
  有这样一则观察片段:区域游戏时间,女孩C在美工区画画。她拿出一张白纸,歪着脑袋眨眨眼睛,像在思考什么。4秒后,C拿出一只红色水彩笔,画出一个圆圈,就像红红的太阳。C拿起作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案例中所呈现的游戏片段文笔优美,兼有细节描写。美中不足的是出现了“像是在思考什么”、“就像红红的太阳”、“露出满意的笑容”等主观臆断,不符合客观详实的要求。
  而有的教师在观察中常绘制图片来示意,将儿童游戏时的移动路线清晰地展现出来,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主动交流沟通,促进家园共育
  观察墙的创设目的之一是与家长进行更好的交流,促进家园共育。在对随机抽取的10名家长的访谈中,我发现:20%的家长没有发现自主性游戏观察墙的存在,40%的家长从未阅读其内容。教师应有效利用入园、离园、开放日时间与家长及时沟通,对儿童游戏行为提出科学指导策略。
  “梅花优于香,桃花优于色”,南通开发区中兴幼儿园各班观察墙的创设各有其特点。然而,只有用心观察,用爱践行,才能让自主性游戏观察墙成为教师、幼儿、家长间交流、反省的纽带。此外,在本次研究中我发现:增设儿童自评互评板块能有效发展他们的社会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前书写技能和规则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这是我下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朱莉·布拉德. 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50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