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灵动的“生活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行知教育思想之所以涓涓流淌至今乃至后世,我想可贵在于其创新这一精髓。陶行知的“新”主要“新”在对学生的认识、“新”在学生的学,以及“新”在教师的教。
关键词:小学 创新 学生观 学法 教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0-0182-01
真水无香,行知教育思想之所以涓涓流淌至今乃至后世,我想可贵在于其创新这一精髓。陶行知的“新环仅“新”在学生的学,更“新”在教师的教。而这“新”最初要起因于对学生认识的“新”。
1学生认识的“新”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能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那么什么是儿童观呢?所谓儿童观其实就是我们老师如何看待儿童以及如何对待儿童,这也就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的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怎样去认识儿童和教育儿童。作为一代教育大家的陶行知先生,其儿童观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怎样去看待儿童。“小大人”、“小大人”就是我们对孩子的又一称呼。陶行知曾经有言:“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子还要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儿童的“大”,“大”在他们对民族未来的影响,大在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大在他们所赋予的无穷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此,我们要懂得将我们的尊重、信任给予学生,要学会去欣赏儿童之大,将学生置于我们老师的地位。与此同时,我们又不可以以学生“大”的一面而一叶蔽目,不可因长略短,不可忽视学生不成熟的一面。陶先生曾经说过,孩子不但有错误,而且常常有着许多错误。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孩子不断试错的这样一个过程,孩子们在一个又一个的错误中去探索、发现,明白其中内在的联系。所以,我们的教育责任就是在肯定学生的“大”情况下去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自己的错误。然而,眼下的教育大环境却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经常把握不准“度”或者因外界压力,而将教师的尊重和宽容过度给予学生,一味地表扬,放弃了引导和严格要求。我想陶先生的这点我们应当谨记。
儿童的发展必须有他们能够操作的东西,即玩具、学具、用具、工具。这四种陶先生提出的东西意在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探究、研究的过程中去领悟。陶先生曾说我们要像学生学习,看到学生之“大”。如果教师变成小孩子,学生将会把我们当做朋友倾诉心声,学校将是他们能够收获知识的乐园,师生一起动手制作,学生自然融入其中,甚至是成为我们手工老师,师生角色互换,教师成了学生,这就是我们现在新课改的生动体现。
儿童思维的简单、单纯特质。万物归根本源无外乎在其本真,即简,教育也是这样。陶先生曾有言,儿童的世界要充满简单之美。这里的“简单”,不是皮于表面的肤浅,也不是去掉血肉的简单化,而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能够从学生的自身特性出发,寻找适合学生特性的学习方法,从而将知识以此方式教授给他们。简言之,善动手的孩子让其在动手制作中学习知识,善静思的孩子则是多加细心引导他们去探究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作为教师要准确地去把握儿童的生长发展规律,把握他们的内在特质,并且在教育教学中运用这样的规律。
2学生学习的“新”
陶行知先生以他勇敢探索又细心追寻的科学态度,带着新的学生观致力于教学中,创造了一系列创新教育理论。其中对于儿童学的“新”这一观点,主要体现在把孩子从传统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要固守成规,打破应试教育的囚笼,以自己创新的教法、观念去影响去带动孩子们的创新,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
有人说,孩子小不懂,殊不知,孩子也有其大,“小大人”的“大”體现在孩子们的认知方面,成年人往往带着自己的观念去看待事情,而无意识地附属到孩子们身上,殊不知,孩子这点与大人之间的区别正是孩子们的“大”的体现。孩子们用他们观察、发现、探索的眼睛去看待世界,在他们脑海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影像、想象,这是成年人所没有的,也是孩子孩子们最为独特的地方。
3教师教学的“新”
陶行知不仅在观念上革新陈旧的学生观,在教师实际的教学行动中,陶行知也提出了创新的教法。
陶先生认为旧教育在教学上存在着种种弊端,其主要表现是教学领域中存在“重教太过”、“教学分离”等主观主义痼疾。所以教师才被人们习惯性地称作“教书先生”,说的好像教师只是能够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此外别无他用。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结合起来,教师“教”的方式即“教法”要根据学生的学来确定,要在准确把握学生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施教。
3.1教法要根据学法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法子要跟着他们做的法子,老师教的法子要跟着学生学的法子”。教师要在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上更进一步,使学生“不得不愤,不得不悱”。学生不是照搬标准答案到卷子上,而是通过教师所授的方法在学海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喜悦。
3.2学法要根据用法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强调了“做”的环节,在他看来,在教学过程中“做”是首位的,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与学之所以能统一,就是统一在“做”上,只有“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学与做”不是分割的独立个体,而是相互依存的部分,“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学生与老师都是学与做承载的载体,否则,“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
创新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灵魂。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的背景下,作为跻身于教育一线的教师们总结并借鉴陶先生这一重要知识理念,将之付诸于实践,这对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不可估计的理论意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49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