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情境教学法在心内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究在心内科护士临床带教中应用情景教学法的主要效果。方法 以我院心内科的100例实习护士为主要研究人员,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带教方法的为对照组,采用情境教学临床带教方法的为实验组,对两组带教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学习后,与对照组护生评分相比,实验组护生的基础知识评分更高,实践操作能力更强,护理文件书写更规范,各项对比数据的组间差异也较为显著,P<0.05。结论 在心内科护生临床带教工作中将情境教学法进行应用,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临床带教效果,值得临床进行积极推广使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心内科;护生;临床带教;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7..0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逐渐推进,我国卫生教育事业也得以飞速发展,使得我国高等教育规模逐渐走进世界前列。心血管内科理论和实践工作都是临床学科,具有复杂性较高等特点,很容易导致危险病症和医疗事故等问题的发生,需要临床加强护生带教工作。本研究以此入手,探究在相关工作中应用情境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
  1 组间差异比較和研究方法对比
  1.1 组间差异情况
  以我院心内科的100例实习护士为主要研究人员,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带教方法的为对照组,采用情境教学临床带教方法的为实验组,每组有护生50人,实验组中护生年龄在19岁~25岁,平均年龄为(21.04±2.05)岁。对照组中护生年龄最大的为27岁,年龄最小的护生为18岁,平均年龄为(20.95±2.31)岁。两组护生所使用的学习资料和相应的临床带教老师均无明显差异,其组间差异较小,可进行比较。
  1.2 研究方法比较
  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方法,教师根据实际的学习计划,进行阿奴前教学,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主要包括解剖,病理和生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等[1]。
  实验组则采用情境教学法实现临床带教工作,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先将基础知识进行传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需要为护生模拟实际科室场景,例如:针对急救人员,教师需要为护生模拟现场, 让护生在面对急救人员时,将理论基础知识进行充分运用,对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询问,并注意对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观察,帮助医生完成各项检查等。从而提高护生的实践能力,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情景问题和实际提问等,从而提高护生的临时反应能力,能够增强其临床应对能力,以便于更好的适应心内科工作。同时还需要帮助护生熟悉查房工作,在查房过程中,需要护生对不同病情患者展开具体观察,保证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异常进行及早发现,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注意事项和心内科疾病的系统性告知护生,使其能够将不同症状发生的前因后果进行明确[2]。最后,需要开展考核评价工作,在完成实习工作后,需要对护生展开成果调查,以便于护生能够不断提高自己,将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取得好成绩。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9.2.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取卡方检验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检验法。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学习后,与对照组护生评分相比,实验组护生的基础知识评分更高,实践操作能力更强,护理文件书写更规范,各项对比数据的组间差异也较为显著,P<0.05。
  3 讨 论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突飞猛进,医疗卫生事业是保证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内容,要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其教育工作,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临床带教[3]。情境教学法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带教方式,其应用能够改善传统带教工作的不足,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积极主动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相结合,保证护生能够将心内科的相关护理技术技能进行有效掌握,提高其临床实习成绩和操作能力。本研究主要对比了情境教学和常规带教方法的应用效果,其显示情境教学的临床带教方法应用效果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在心内科护生临床带教工作中将情境教学法进行应用,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临床带教效果,值得临床进行积极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董晓红,李淑珍,陈良琼,李建屏.情境教学法在心内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24):2232-2234.
  [2] 汪 艳,金宗兰,杨巧兰,洪 莉,胡元泉,李春伟.情景教学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20):137-138.
  [3] 白凤仙,刘志芳.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心内科低年资护士中的教学体会[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08):1205-12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30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