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分析不同术式2种对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術式(2种)对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4月—2018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的60例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额颞部双侧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先行硬膜外再行对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对侧血肿厚度、中线位移程度改善情况均在一定程度上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0,P=0.000;t=14.863,P=0.000),格拉斯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手术前各项评分比较,并无明显的差异(t=0.129,P=0.898);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是96.67%,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是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8,P=0.000);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3天、7天各个时间点的颅内压水平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1,P=0.000;t=4.538,P=0.000;t=6.034,P=0.000)。 结论 对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先行硬膜外再行对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更好。
  [关键词] 不同术式;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对侧血肿厚度;中线位移程度;格拉斯评分
  [中图分类号] R65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1(c)-0077-04
  Analysis of the Therapeutic Value of Different Surgical Procedures (2 type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Hedging and Craniocerebral Injury
  ZHENG Wen-pi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Hancheng People's Hospital, Hancheng, Shaanxi Province, 715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value of different surgical procedures (2 type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hedging craniocerebral injur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60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d injury caused by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in the hospital from April 2015 to April 201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metho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ilateral excision and deboning of the frontotemporal reg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valvuloplasty, the observation group underwent epidural anesthesia and epidural hematoma evacuation. Result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hickness and midline displacement of the contralateral hematoma after oper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ignificant (t=5.110, P=0.000; t=14.863, P=0.000).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Grasse score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eoperativ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0.129, P=0.898). The overall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67%. The overall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6.67%,the differ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5.138, P=0.000). The intracranial pressure at the time points of the 1st, 3rd, and 7th day after surger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4.241, P=0.000; t=4.538, P=0.000; t=6.034, P=0.000).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hedging craniocerebral injury with epidural resection of the epidural hematoma is better.   [Key words] Different surgical procedures; Severe hedging craniocerebral injury; Contralateral hematoma thickness; Midline displacement; Grasse score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均得到了迅猛发展,工业化的日渐成熟也使得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颅脑损伤存活患者多数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语言等运动功能障碍,使得多数患者丧失了部分生活自理能力,除此之外,颅脑外伤患者容易诱发多种并发症,会极大的增加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压力,目前临床上关于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该类患者的术式选择是医疗界的难题之一[1-2]。该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术式(2种)对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价值。研究对象的截止日期2015年4月—2018年4月,病例60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该院收治的60例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中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患者的年龄在20~70岁,平均年龄为(51.20±3.34)岁;致伤原因分类:交通事故15例、坠落跌倒7例、砸伤打击伤8例,致伤部位:枕部12例、顶枕部6例、颞枕部12例。对照组中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患者的年龄在22~71岁,平均年龄为(51.26±3.29)岁;致伤原因分类:交通事故16例、坠落跌倒5例、砸伤打击伤9例,致伤部位:枕部10例、顶枕部8例、颞枕部12例。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经CT诊断为颅脑损伤;患者均存在中线位移、血肿等症状;均由家属和(或)患者本人签署同意书;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②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内分泌系统疾病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者;治疗过程中死亡者。
  1.3 方法
  全部患者均常规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全部患者均给予气管插管全麻,根据手术部位帮助患者正确摆放体位。对照组采用额颞部双侧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先行硬膜外再行对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术后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对于脑疝时间较长患者、老年患者或严重并发症患者,若上述患者的意识障碍情况不能在短期内恢复,应尽早给予气管切开术辅助呼吸,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全面管理。
  1.4 评价指标
  对比兩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治疗后患者可进行正常生活与工作,偶有轻度缺陷;有效:治疗后患者具备独立生活能力,但存在显著缺陷,但患者仍可从事相关工作;无效:治疗后患者仍无法独立的的生活需要他人照料。可能出现死亡或植物人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格拉斯评分、对侧血肿厚度以及中线位移程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颅内压水平。
  1.5 统计方法
  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分析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对侧血肿厚度、中线位移程度改善情况均在一定程度上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0,P=0.000;t=14.863,P=0.000),格拉斯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手术前各项评分比较,并无明显的差异(t=0.129,P=0.898),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总体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是96.67%,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是76.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8,P=0.000)。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颅内压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3天、7天各个时间点的颅内压水平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更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1,P=0.000;t=4.538,P=0.000;t=6.034,P=0.000)。详见表3。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数颅脑损伤患者由外界高能暴力所致,受伤部位主要为颞部、枕部,主要临床表现为硬膜血肿、脑挫伤、颅骨骨折等[3]。临床治疗主要以清除血肿和纠正骨折治疗为主,同时应积极避免继发性血肿引起的大脑半球和脑干二次伤害,以最大限度的提高重型颅脑对冲性损伤患者的预后质量,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但由于颅脑损伤的位置相对特殊,手术治疗难度大,具有极高的风险性,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关乎患者的康复质量[4]。
  目前临床上针对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临床医师主要根据患者的血肿、挫伤的进展程度等相关指标选择手术方法[5]。硬膜外血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硬脑膜血管破裂、骨折处板障渗血,由于硬脑膜和颅骨处不能完全闭合,存在一定的缝隙,因此一旦发生硬膜外血肿后,血肿可呈现进行性加快发展,会对脑部其它组织产生一定的压迫力,可引起神经功能损害、呼吸抑制等严重并发症[6]。
  重型颅脑损伤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主要可分为3类:即颅内血肿所引发的脑疝损伤、对冲型重度颅脑损伤以及弥漫型重型颅脑损伤。有报道指出现阶段临床当中重型对冲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发病率最高,然而三类重型颅脑损伤发病后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针对重型对冲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当中,患者额底及颞侧以及周边的相关脑组织部位均属于脑组织受损伤时的主要着力点,并且着力点的周边将出现减速伤,导致同凹凸不平颅骶骨致形成对冲性的运动损伤,进而可能引发患者脑组织出现损伤以及挫伤等,通常情况下减速伤的出现其发生过程的速度越快所形成的挫伤及颅内出血情况也会更加严重,而当患者脑组织发生损伤之后,将致使其病情进展更加快速导致病情迅速恶化,可在短时间内发生相关急性脑疝,而当患者出现脑疝后将容易使得患者失去最佳救治机会。例如患者的受伤部位对于其着力点以及颅内再出血均可能引起脑部出现二次受压,若此时未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将进一步加重其脑干功能的损伤程度,并且在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通过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并不能准确地对其脑部出血的具体位置进行判断以及挫伤情况进行判断。主要是因为患者受伤后其病症情况仍然处在不断的进展和变化当中,因此患者的病症程度较为严重,治疗难度相对较高。   临床治疗中依据患者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相关特点,可将手术治疗重点进行归纳,手术中应该针对患者额颞底部出现的出血情况进行治疗干预及时清除出血部位,对硬膜下血肿进行彻底清除,而在常规的手术治疗当中由于患者额颞底并不能充分的进行暴露,致使手术中术者不能充分接触患者出血部位和出现挫伤的根源,因此对其颅底并无法实施彻底有效治疗干预,因而在患者的早期手术治疗过程当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偏低并且死亡率相对较高,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大骨瓣减压术的应用,开颅水平不断提升为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的1~7 d内,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是96.67%,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是76.67%(χ2=5.138,P=0.000);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3天、7天各个时间点的颅内压水平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更低(t=4.241,P=0.000;t=4.538,P=0.000;t=6.034,P=0.000),该次研究结果表明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在应用额颞部双侧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时效果不甚理想,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该手术方案的耗时较长,因此在治疗中需要首先把握好患者血肿清除的最佳时机,以此来提升治疗效果,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1~7 d内的颅内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这也表明先行硬膜外再行对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可有效改善患者颅内高压状态,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以及取得良好预后均有重要作用。
  额颞部双侧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先行硬膜外再行对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均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案,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对侧血肿厚度、中线位移程度改善情况均在一定程度上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0,P=0.000;t=14.863,P=0.000),格拉斯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兩组的手术前各项评分比较,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9,P=0.898),上述结果提示先行硬膜外再行对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可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血肿厚度,降低患者的中线位移程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康复质量。而两组患者的格拉斯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并无明显差异,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但先行硬膜外再行对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优势更加明显,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术后双侧额颞部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单侧或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组患者中线位移程度[(1.85±0.37)cm]及血肿厚度[(3.67±0.68)cm]显著高于行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术组[(0.78±0.19)、(1.04±0.2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该研究结果相近,其在相关临床报道中指出与额颞部单侧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双侧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相比较,先处理硬膜外血肿治疗重型对冲性损伤的临床效果更好[8]。
  综上所述,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因此临床上应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先行硬膜外再行对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康复质量。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的手术指证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应首选先行硬膜外再行对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
  [参考文献]
  [1] 屈波, 牛立堂, 朱金华,等. 不同术式对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术后对侧血肿厚度及中线位移程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20):85-86.
  [2] 吴贵平, 曾鹏, 钟俊贤,等.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重症颅脑损伤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 04(4):62-63.
  [3] 郭永祥,孙霞.三种术式对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术后对侧血肿厚度及中线位移程度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5, 21(5):667-669.
  [4] 晏承坤. 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方式选择与效果对比[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26):5004-5005.
  [5] 关北漩. 不同手术方法对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 27(4):742-743.
  [6] 孔存帅.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效果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 2016, 25(7):1308-1309.
  [7] 时斌武. 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5):64-65.
  [8] 陶英群, 李智勇, 许峰,等. 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方式选择与效果对比[J]. 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28):37-39.
  (收稿日期:2018-1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019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