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对照组产妇产后2个月进行康复护理, 观察组产妇产后1个月进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后盆底功能恢复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 观察组产妇盆底肌纤维肌电压为(8.02±1.56)mV、手测阴道横断面肌力为(4.08±0.51)级, 均高于对照组产妇的(6.73±1.28)mV、(3.76±0.58)级,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 观察组产妇阴道痉挛发生率为5.0%(2/40)、子宫脱垂发生率为2.5%(1/40)、反复性阴道炎发生率为10.0%(4/40)、尿失禁发生率为5.0%(2/4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8/40)、15.0%(6/40)、27.5%(11/40)、20.0%(8/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盆底功能的恢复有显著效果, 产后1个月后进行康复护理效果更好, 有利于盆底功能恢复正常, 产后身体恢复快速恢复,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产后护理;盆底功能;不同时间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1.085
  在妇产科临床医学治疗过程中, 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不断上升, 极大的影响了产妇产后的恢复[1]。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的康复极其重要, 能有效的促进产妇盆底功能的恢复。但在产后不同时间进行护理, 所达到的效果也有很大差别[2]。因此, 本文采取随机对照法进行研究, 探讨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1~35岁, 平均年龄(28.21±4.37)岁;观察组产妇年龄22~34岁, 平均年龄(28.39±3.46)岁。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并获得病理学的诊断检查[3];②認知能力正常;③能够严格遵守医嘱并完成所有相关护理工作。
  1. 2. 2 排除标准 ①合并精神异常产妇;②不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的产妇。
  1. 3 方法 对照组产妇产后2个月进行康复护理, 观察组产妇产后1个月进行康复护理。康复护理内容具体如下。
  ①通过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生物信息原理以及高科技的仪器, 对产妇进行盆底功能康复治疗;②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 缓解产妇的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③对产妇自身的护理知识进行专业化指导, 使产妇以积极主动的健康心态对待产后康复护理;④护理人员及时帮助产妇进行肛门收缩训练, 收缩活动持续3 s/次, 逐渐放松, 休息后重复上述动作, 严格指导产妇连续训练, 30 min/d。两组患者均持续护理2周。
  1. 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后盆底功能恢复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盆底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盆底肌纤维肌电压、手测阴道横断面肌力进行判定, 手侧阴道横断面肌力等级越高, 其肌力越好;不良事件包括阴道痉挛、子宫脱垂、反复性阴道炎、尿失禁现象。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产妇盆底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护理后, 观察组产妇盆底肌纤维肌电压为(8.02±1.56)mV、手测阴道横断面肌力为(4.08±0.51)级, 均高于对照组产妇的(6.73±1.28)mV、(3.76±0.58)级,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产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后, 观察组产妇阴道痉挛发生率为5.0%(2/40)、子宫脱垂发生率为2.5%(1/40)、反复性阴道炎发生率为10.0%(4/40)、尿失禁发生率为5.0%(2/4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8/40)、15.0%(6/40)、27.5%(11/40)、20.0%(8/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几年, 随着我国人口的变化, 妇产科临床医学的医疗以及护理方法不断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妊娠过程中, 产妇产后身体极为虚弱, 身体机能严重下降, 因此产后康复护理工作对于产妇的恢复极为重要[4, 5]。妇产科临床医学表明, 产妇在生产过程中, 无论是自然生产, 还是剖宫产, 产妇自身盆底功能的损伤都极为严重, 分娩过程极易造成产妇盆骨肌肉损伤[6]。在产妇的怀孕、生产等一系列妊娠过程中, 产妇的盆腔由于胎儿的不断成长会逐渐打开, 但是在产妇生产后盆腔没有外部力量的帮助很难再次合上, 恢复妊娠前的自然状态, 导致产妇盆腔出现损伤, 产妇自身各盆骨之间也会存在较小的缝隙, 造成盆底功能障碍[7]。但是由于产妇自身并未意识到盆骨损伤对自身的危害, 产后注重身体塑形, 忽略康复护理工作, 导致后期产妇盆骨疼痛, 造成身体损伤。另一方面, 如果产后盆骨功能得不到很好的恢复, 还会对产妇自身外在形象产生影响, 使产妇产后胯骨变宽, 甚至出现所谓的“水桶腰”现象[8, 9]。在临床医学中, 盆骨对于产妇有保护内脏器官的功能, 因此产妇产后的康复护理对产妇自身身体素质的恢复极为重要。在产后护理工作中, 医疗人员要主动使产妇意识到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重要性。对产妇进行系统的产后护理, 对产妇进行盆底肌肉训练, 不断缓解产妇盆底肌肉损伤。同时, 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 缓解产妇由于生产而产生的负面情绪, 舒缓产妇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10]。   并对产妇自身的护理知识进行专业化指导, 确保产妇产后以积极主动的健康心态对待产后康复护理。但是临床医学表示, 对于产妇产后的康复护理, 不同时间进行收获的效果也往往不同[11]。本研究对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不同时间进行产后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比较效果, 结果显示:护理后, 观察组产妇盆底肌纤维肌电压为(8.02±1.56)mV、手測阴道横断面肌力为(4.08±0.51)级, 均高于对照组产妇的(6.73±1.28)mV、(3.76±0.58)级,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产妇阴道痉挛发生率为5.0%(2/40)、子宫脱垂发生率为2.5%(1/40)、反复性阴道炎发生率为10.0%(4/40)、尿失禁发生率为5.0%(2/4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8/40)、15.0%(6/40)、27.5%(11/40)、20.0%(8/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盆底功能的恢复有显著效果, 产后1个月后进行康复护理效果更好, 有利于盆底功能恢复正常, 产后身体恢复快速恢复,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丽华, 常晓红, 范亚丽, 等. 产后早期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对治疗产后尿失禁有促进作用.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 11(5):183-188.
  [2] 马玲, 李花, 穆兰芳, 等. 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锥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7, 26(12):928-930.
  [3] 申海燕, 刘亚珍, 杨绮璇, 等. 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233例的护理和尿失禁预防. 广东医学, 2017, 38(15):2419-2420.
  [4] 杜亚飞, 王旭, 代丽丽, 等. 雌激素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在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中的应用效果. 重庆医学, 2017, 46(23):3261-3263.
  [5] 蒋惠瑜, 黄亚莲. 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肌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山东医药, 2018, 58(17):81-83.
  [6] 纪红蕾, 周颖, 武俊青, 等. 产后妇女盆底器官脱垂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7, 33(7):521-524.
  [7] 黄丽霞, 谷玉红, 房桂英, 等. 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河北医药, 2017, 39(9):1436-1437.
  [8] 王慧丽, 李小红, 翁佳丽. 阴道分娩产妇不同时间行盆底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价. 护士进修杂志, 2017, 32(7):643-645.
  [9] 刘鹏, 孙红霞. 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产后电刺激对盆底肌康复治疗效果对比研究.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 16(5):507-510.
  [10] 阿斯叶·阿布拉, 米娜瓦尔·阿布力孜. 不同分娩方式结合产后电刺激对盆底功能及盆底肌康复效果的影响. 河北医学, 2017, 23(8):1268-1272.
  [11] 贾艳红, 孟利平, 李建梅, 等. 探讨不同康复方法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力的恢复效果.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7, 9(6):73-76.
  [收稿日期:2019-04-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0697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