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4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对比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本院4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影响。方法 本院从2018年1月开始对4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干预前(2017年1~12月)共选取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191例, 其中腹股沟疝休补术105例, 乳腺疾病手术40例, 甲状腺疾病手术10例, 关节置换术36例;干预后(2018年1~12月)选取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190例, 其中腹股沟疝休补术102例, 乳腺疾病手术42例, 甲状腺疾病手术11例, 关节置换术35例。对比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疗程、时机合理率,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预防性联合应用情况。结果 干预后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6.32%, 明显低于干预前的26.1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疗程合理率64.73%高于干预前的43.97%, 使用时机合理率91.05%高于干预前的69.11%,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二联用药率0低于干预前的8.3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医院4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利于提高用药合理性, 降低联合用药率。
【关键词】 综合干预措施;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6.088
临床上, 手术切口感染属于医院外科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 对手术切口感染进行有效预防的重中之重, 在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1]。临床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不仅不利于有效的预防感染, 同时还可能引发耐药菌株情况, 促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 住院费用增加[2, 3]。虽然我国于2004年时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但是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情况在现实中依旧普遍存在, 特别是Ⅰ类切口手术[4]。研究显示[5],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利于对Ⅰ类切口感染进行有效控制。为了提高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本研究在采取了综合干预措施的基础上, 对比了综合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从2018年1月开始对4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干预前(2017年1~12月)共选取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191例, 其中腹股沟疝休补术105例, 乳腺疾病手术40例, 甲状腺疾病手术10例, 关节置换术36例。干预后(2018年1~12月)选取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190例, 其中其中腹股沟疝休补术102例, 乳腺疾病手术42例, 甲状腺疾病手术11例, 关节置换术35例。干预前后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本院从2018年1月开始对4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具体如下:①行政干预:建立专门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督查、指导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确保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制定规范化、统一化的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标准, 在医院管理工作、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将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纳入;成立专门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评价小组, 每个月随机抽查病历进行点评, 找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并将问题反馈给问题个人与科室, 如果屡次不改, 那么便要及时对其进行通报, 更甚者给予一定经济惩罚。②提供药学服务:医院成立专门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技术支持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微生物检验、临床医学、重症医学、呼吸以及感染科专家;以医院实际情况为依据, 制定针对性、统一化的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 见表1。每个月定期或者不定期调查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并向医务部上报调查结果, 然后再向临床各个科室进行反馈;医院药学部发挥领导带头作用, 将相关药学专家组织起来, 定期在医院内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相关知识培训, 且相关科室查房时均具备专门的临床药师, 以便于更加具体、直观的了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 为临床提供药学咨询服务, 同时在临床治疗方案制定、药物应用讨论中发挥重要作用。
1. 3 观察指标 对比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疗程、时机合理率,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预防性联合应用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对比 干预后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6.32%, 明显低于干预前的26.1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干預前后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疗程、时机合理率对比
干预后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疗程合理率64.73%高于干预前的43.97%, 使用时机合理率91.05%高于干预前的69.11%,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预防性联合用药情况对比 干预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二联用药率0低于干预前的8.3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抗菌药物指的是具有抑菌或者杀菌活性的药物, 包括硝基咪唑类、咪唑类、磺胺类化学合成药物与各种类型抗生素[6]。为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确保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就显得十分关键[7, 8]。本研究为了确保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采取了综合干预措施, 根据结果显示可知, 干预后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6.32%, 明显低于干预前的26.1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提供药学服务以及采取行政干预措施后, 获得了理想的干预效果。干预过程中发现, 乳腺疾病手术、甲状腺疾病手术患者术前抗菌药物应用率为0, 腹股沟疝休补术术前依旧存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现象。为此, 这就要求临床规范化管理抗菌药物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指征, 积极采取各项干预措施, 尽可能最大程度上将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降低。 手术感染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类型为手术切口感染, 葡萄球菌属为其主要病原菌类型[9]。为此,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应用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为第一代头孢菌素, 常见药物包括头孢拉定、头孢唑林[10, 11]。本研究过程中发现, 虽然实施综合干预之前,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已经基本上处于合理状态, 但是也有部分科室并未严格按照规定应用了拉氧头孢、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以及头孢硫脒, 并且以上各种药物均并未在“38号文”中出现, 因为具有较高用药起点, 所以二重感染发生率更高, 药物费用也会随之增加, 患者家庭需要承受沉重的经济负担[12]。鉴于此, 这就要求各科室加强相关药学知识培训与教育, 将头孢硫脒归纳为限制级抗菌药物, 如果必须应用该药物, 必须由科室主任签字, 同意之后方能使用。“38号文”中建议在术前0.5~2.0 h时, Ⅰ类切口手术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或者在开始麻醉时, 可以首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但需要注意将总用药时间控制在24 h之内, 同时也可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 将预防性用药时间适当延长到48 h。临床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有效时间为致病原侵入之后的4 h, 所以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时, 对用药时机进行合理把握十分重要。本研究中, 干预后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疗程合理率为64.73%高于干预前的43.97%, 使用时机合理率为91.05%高于干预前的69.11%,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提供药学服务以及采取行政干预措施后, 能够明显提高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疗程合理率与使用时机合理率。干预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二联用药率为0低于干预前的8.3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采取对医院4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实施综合干预还利于降低围手术期联合用药率, 进而提高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
综上所述,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医院4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利于提高用药合理性, 降低联合用药率, 有效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 值得更大范围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马秀珍, 姜倩倩, 谈锦艳, 等. 某三甲医院2013-2016年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8, 52(4):436-437.
[2] Tecce MG, Basta MN, Shubinets V, et al. A risk model and cost analysis of post-operative incisional hernia following 2, 145 open hysterectomies—Defining indications and opportunities for risk reduc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 2017, 213(6):1083-1090.
[3] 陈猛, 舒志兵, 周月红. 某“三甲”综合性医院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调查及合理性评价. 中国药房, 2018, 29(8):1065-1068.
[4] 秦艳娥, 鐘慧, 陈彪, 等. PDCA循环管理干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效果评价. 中国药房, 2017, 28(5):690-694.
[5] 江莉, 胡君, 欧阳越, 等. 新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干预妇产科Ⅱ类切口手术的实施效果. 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24):6061-6064.
[6] 方铁, 李健君, 吴贤江, 等. 甲状腺清洁手术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安全性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23):5444-5446.
[7] 张云莲, 黄明智, 朱敬蕊, 等. 改进处方点评方法对促进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效果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3):355-356.
[8] 吕飞, 张明明, 郑莉, 等. 2012-2015年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HIV感染者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7, 32(4):733-736.
[9] 徐长妍, 陈玉坤, 李妍艳, 等. 干预措施对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评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2):458-461.
[10] 吕俊超, 吴小忠, 杨民. 围手术期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对老年患者Ⅰ类切口感染影响的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16):3774-3776.
[11] 张芳, 沈绍清, 李外, 等. 2016年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分析.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7, 32(11):2257-2261.
[12] 武明芬, 贾自力, 崔喜凤, 等. 专项整治三年来本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调查. 中国医师杂志, 2018, 20(2):299-302.
[收稿日期:2019-08-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179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