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误诊15例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05-01
  
  1 临床资料
  患者全部为景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病人,其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62.5岁。
  1.1 误诊为其他脑血管病:共5例,男3例,女2例,年龄55―77岁。起病形式:头晕,不同程度的偏瘫及高血压,无明细脑膜刺激征。诊断脑血栓形成3例,TIA2例。头颅CT检查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阴性1例。经腰穿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1.2 误诊为脑外伤:共2例,男1例,女1例,年龄40―65岁,有跌倒或晕倒病史。
  1.3 误诊为梅尼埃病:共2例,男1例,女1例,有眩晕病史。
  1.4 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共2例,男1例,女1例,有头晕耳鸣及颈椎病病史。
  1.5 误诊为冠心病:共2例,均为男性,年龄44―53岁。
  1.6 误诊为急性胃炎:共2例,男1例,女1例, 年龄55―71岁,以上腹部不适症状突出。
  2 讨论
  中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脑膜刺激征不明显,极易误诊。本组中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误诊为6种疾病。头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先兆,但不是特发症状,因为许多疾病均可引起头痛,同时老年人对头痛不敏感,且有脑萎缩及脑室扩大,对高颅压起缓冲作用,所以,头痛轻微甚至缺如或表现为头晕或嗜睡,缺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体征,症状不典型而易误诊。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由于急性高颅压或血液及其分解产物直接对丘脑下部的刺激,影响视丘下部自主神经中枢,使交感神经兴奋,并通过交感-肾上腺系统加速儿茶酚胺的合成,血液中过量的儿茶酚胺引起冠状动脉分支收缩或痉挛,从而导致心肌梗塞或缺血,致各种心律失常,当患者意识不清或不能陈述头痛,同时尚未出现脑膜刺激征表现,诊断就较困难,易误诊为心血管疾病。
  以非典型症状发病误诊为急性胃炎2例,其原因可能是丘脑下部受损而出现植物神经、内脏功能及其代谢功能紊乱。
  病史不清也易误诊,如有的患者在病史不清的情况下只考虑有外伤史致颅脑损伤而没有想到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误诊。
  临床中病史及严格的体格检查是诊断任何一种疾病的第一手资料。本组病例如果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检查、动态观察、记录体征,误诊是可以避免的。如脑膜刺激征阳性或眼底玻璃体下出血的表现均有利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故临床应注意:(1)老年人眩晕,有意识障碍要考虑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2)有脑部症状的患者并发其他症状,要注意蛛网膜下腔出血;(3)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检;(4)动态观察,详细记录可以减少误诊的发生;(5)头颅CT加腰穿是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必备条件,CT阴性的患者,必须进行腰穿,以免漏诊,导致误诊。
  参考文献
  [1] 方岩,袁向东,李家亮.等.临床脑血管病[M].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217~245
  [2] 蒲传强,郎森阳,吴卫平.脑血管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307~3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6815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