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CT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肺间质病变分期中的临床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康传红

  【摘要】目的:应用双排螺旋CT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肺间质病变的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62例临床已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胸部高分辨薄层扫描,观察CT图象,根据是否有肺间质病变及其程度进行分期,并比较各期疗效。结果:62例所选病例中,18例CT征象正常,即分期中为0期;44例高分辨薄层CT图像上有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肺间质病变征象,其中I期的有31例、II期的有9例、III期的有4例。经临床治疗后比对,I期疗效最好,II期疗效其次,III期疗效最差。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肺间质病变的高分辨CT分期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并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及其程度的判断。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CT
  【中图分类号】R593.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075-01
  
  1.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已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且疑有肺间质病变的患者62例,其中男12例,女50例,年龄18-67岁,平均42.5岁。本组病例不包含伴有肺气肿、细菌性肺实质炎、肿瘤等肺部其它病变。检查仪器为GE公司生产的双排螺旋CT机。高分辨薄层CT扫描条件为:层厚1mm,层距5mm,140KV,100mA,窗宽为1000,窗位为-650。CT征像由3位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医师共同阅片,判断肺间质病变的程度,并根据文献报道[2] [3] 将高分辨薄层CT无明显肺间质病变定为0期;将高分辨薄层CT征像表现有磨玻璃影、小叶内间质增多和小叶间隔增厚视为病变早期或活动期,并定为I期;把有I期的表现及界面征、胸膜下弧线影、肺内片状实质和小结节影视为病变的进展期,定为II期;表现有I、II期及网织影、蜂窝状影、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和弥漫纤维化视为病变晚期,定为III期。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治疗后行高分辨薄层CT扫描复查,比对治疗前检查图像,判断高分辨薄层CT在该组病例的肺间质病变的分期的临床价值。
  2.结果
  上述62例所选病例中,18例患者CT征象正常,未见肺间质病变,即分期中为0期;44例高分辨薄层CT图像上有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肺间质病变征象,其中I期的有31例、II期的有9例、III期的有4例。经临床治疗后进行高分辨薄层CT扫描复查,并与治疗前CT图像进行比对,31例I期病例中肺间质病变基本吸收有27例,4例明显吸收好转;9例II期病例中3例明显吸收好转,6例稍有吸收好转;4例III期病例中1例稍有吸收好转,3例基本无吸收改变。由此可见I期疗效最好,II期疗效其次,III期疗效最差。
  3.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变化是由于免疫损伤导致血管壁间质的纤维素样坏死性炎及多器官的胶原纤维增生。其在肺部的损伤是引起肺的间质性炎症,后期引起肺间质的纤维化,是这类疾病预后差及致死的原因之一。肺间质病变的诊断主要依据CT检查,肺间质病变早期具有可逆性,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中、晚期肺间质病变已不可逆,治疗效果较差。故早期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肺间质病变及高分辨薄层CT扫描对肺间质病变的分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的预后判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肺间质分为中心间质、外围间质、间隔间质。中心间质围绕肺动脉和支气管分支,从肺门部到小叶支气管周围,肺泡导管及肺泡囊。外围间质分布在肺脏表面,并伸入肺内构成小叶间隔。间隔间质又称肺泡间质,位于肺泡间隔。正常的高分辨薄层CT仅能显示中心间质,偶见小叶间隔,而间隔间质不能显示。肺间质病变时,肺间质产生炎症改变,局部血量增多,间质内渗出物增多,且伴随着肺间质纤维组织的增生,可引起肺间质增厚,小叶内间质增厚征象是位于肺小叶范围内的中心间质和间隔间质异常所致;肺泡壁间质病变及肺泡炎可形成磨玻璃密度影;外围间质病变可引起2-3cm短线条样小叶间隔增厚征;属于间隔间质的肺泡间隔增厚形成胸膜下细线影和细网状影;小叶肺动脉及支气管周围的中心间质增厚形成边缘模糊的小结节状影和支气管血管束增厚条索状影;胸膜下线是细支气管周围的间质增生和肺内间质增生,属中心间质和间隔间质的病变;当病变累及肺间质的各个部分时,特别是小叶内间质成分广泛增生时,则可产生蜂窝状影像及牵拉性支气管扩张。
  本文62例所选病例中,18例患者CT征象正常,未见肺间质病变,即分期中为0期;44例高分辨薄层CT图像上有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肺间质病变征象,其中I期的有31例,CT表现为两肺散在的磨玻璃密度影、小叶内间质增多和小叶间隔增厚,且多分布在胸膜下区,其中基本吸收有27例,4例明显吸收好转,说明该期患者疗效较好;II期的有9例,CT表现除有I期的CT征象外,还出现胸膜下弧线影、肺内片状实变和小结节影,治疗后3例明显吸收好转,6例稍有吸收好转,说明该期有疗效;III期的有4例,CT表现可出现网织影、纤维条索影、蜂窝状影、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弥漫纤维化等病变后期征象,该期患者经治疗后仅有2例稍有吸收好转,2例基本无吸收改变,说明该期患者疗效较差。
  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累及肺间质病变的CT分期以各期临床治疗效果上可知道肺间质正常为0期、早期肺间质病变为I期、进展期肺间质病变为II期、晚期肺间质病变为III期。I期疗效最好,治疗后病变具有可逆性。II、III期疗效较差,已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早期治疗可防止和减慢终末肺的发生。故肺间质病变的CT分期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对疾病程度的判断和疾病预后判断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国桢主编。内科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749-761。
  [2]邱建国、潘解萍、喻少波、邢伟、聂建新。结缔组织病肺间质高分辨CT分期的临床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年24卷第09期。
  [3]杨诚、印隆林、龙武彬、蒋瑾。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的高分辨CT表现及临床意义。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9年10卷第06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79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