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解题中培养观察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洪娟

   观察能力对解决问题来说非常重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往往可以抓住主要信息,简化题型结构,从而找出简便、快捷的解决数学问题或沟通题目思想的方法,进而高质高效地解决问题。观察能力的培养,自然需要结合数学问题进行。我们以例题来说明之。
   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指对对象的实物直观、模型直观、语言直观加以主动地感知的活动。解决数学问题总是始于直接观察,即通过审题,弄清题目的条件与结论,明确题目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题目的模式,并进一步观察题目,其条件和结论有什么特点,涉及什么概念、定理,还可以挖掘哪些隐含条件,条件和结论有何联系和区别,题型有何规律,能否实现课题的类化等。在解题过程中,需要观察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还需解决的问题,哪些条件还未利用,如何利用可以解决问题。直接观察法适用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
   例1 在下面图形中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
  
   从图中容易看出,(1)、(3)、(4)的形状相同,只是位置和颜色不同。继续观察有:
  
   (1)与(3)三角形与圆的颜色互换了一下。
  
   (1)与(4)颜色没有发生变化。
  
   (2)与(5)是一组图形,图形的形状相同,位置和颜色发生了变化。
   根据上面的分析,(1)与(3)、(2)与(5)配对。因此与众不同的图形是(4)。
   间接观察。当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较为复杂时,直接观察一般难以入手,这时应注意进行间接观察。
   (1)简单化观察法
   问题较为复杂,思路、方法不够明确时,可先将问题简单化,进而比较原命题情况,从而沟通解题思路和方法。
   例2 设0<a,b,c,d<1,求证:(1-a)(1-b)(1-c)•
  (1-d)>1-a-b-c-d。
   分析:若展开后证明,项多且不易比较,无从入手。我们可以将题目简单化:
   ①若0<a,b<1,求证:(1-a)(1-b)>1-a-b。则由(1-a)(1-b)>1-a-b+ab>1-a-b知其成立。
   ②类比为三式时,则(1-a)(1-b)(1-c)=[(1-a)(1-b)](1-c)>(1-a-b)(1-c)>1-a-b-c,故原命题可由(1-a)
  (1-b)(1-c)(1-d)>(1-a-b-c)(1-d)>1-a-b-c-d得证。
   (2)特殊化观察法
   对于特殊函数、定值、定点等特殊问题,直接观察一般难以解决,这时,可根据题设要求仔细观察特殊状态下将呈现出来的性质和规律,然后类化解决。
   例3 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f(x)是增函数,偶函数g(x)在(0,+∞)上的图像与f(x)的图像重合,当a>b>0时,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有哪些?
   ①f(a)-f(-b)>g(b)-g(-a); ②f(a)-f(-b)<g(b)-g(-a);
   ③f(b)-f(-a)>g(a)-g(-b); ④f(b)-f(-a)<g(a)-g(-b)。
   分析:本例直接用图像法或函数性质进行观察讨论,繁杂且易错。若进行特殊化观察,依题意,令f(x)=x,g(x)=|x|,a=2,b=1,则f(a)=2,f(b)=1,g(a)=2,g(b)=1,f(-a)=-2,f(-b)=-1,g(-a)=2,g(-b)=1,代入上面四个式子可迅速判定成立的式子为①、③,且易于理解掌握。
   (3)反面观察法
   一些探索性、无穷性逻辑问题及正面观察难以解决的问题可采用反面观察法。
   例4 求函数y=的值域。
   分析:直接观察及特殊观察等都难以入手时,不妨从反面入手,利用反函数定义域或类似表达式则可较易解决。原函数可化为sin(x+φ)=,因为|sin(x+φ)|≤1,故≤1,即|2y|≤,所以4y2≤3+y2,从而可得y∈[-1,1]。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南山育才三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85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