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泛化思维在语文解题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于俊梅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在解题时只从事物某一属性的角度观察、认知,解题方法固定,得出的答案单一。有时又囿于对固定常识的死记硬背,导致思维方向错误,解题受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定式、定性视角。基于此,本文提出学生应具有“泛化思维”。所谓泛化思维,就是对问题的研究和解答要不受固有知识的程式化影响,将对已有知识的解读向更广、更深拓展,形成求异、求变、求活、求新的思维方式。
   如:把下面的长句改写为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
   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的尼采的这个生动的比拟恰恰符合中国传统里一个痛苦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的意见。
   参考答案:①尼采曾把下蛋母鸡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②中国传统里有一个痛苦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的意见;③尼采的这个生动的比喻恰恰符合这个意见。
   如果按照固定的知识理论去分析,短句首先是单句,单句又必须只有一个谓语,所以参考答案已不是三个连贯的短句而是四个,①句中“尼采曾把下蛋母鸡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为一个短句,“说都是‘痛苦使然’”又为一个短句。
   再如:按要求把下列短语组织成三个连贯的短句。
   原籍江苏 八岁学戏 京剧旦角艺术大师梅兰芳 震动 生于北京 十一岁登台 中国以至全世界 逝世
   参考答案:
   ①京剧旦角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原籍江苏,生于北京。②他八岁学戏,十一岁登台。③他的逝世震动了中国以至世界。
   上述试题,实际上是五个短句:原籍江苏,生于北京,八岁学戏,十一岁登台,逝世震动了中国以至世界。针对这种出题情况,我们首先应将思维打开,揣测出题者的意图,将固有知识向外延拓展。题干中要求组织成三个连贯的短句,“三个短句”实际为“三个短的部分”,短句不一定只拘泥于短的单句,只要是结构简单、词语较少的句子即可,当然这种“简单”要以单句为主。理解了这些,也就不会为此困扰而无从解答了。
   泛化思维的运用,不仅存在于语文长短句变换中,而且也存在于其他各种题型中。
   如:阅读下面的文字,筛选出“和谐号潜水器”的特点。
   近日,我国“7000米载人潜水器命名和水中试验启动仪式”在江苏无锡举行。7000米载人潜水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现了我国集成电子新成果,被正式命名为“和谐”号,项目研制工作正式由陆上调试阶段进入水中联调阶段。“7000米载人潜水器”项目是国家“十五”“863”计划重大专项。该潜水器具有当前世界同类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能把人员和各种设备运载到7000米的深海超常环境下进行资源勘查、科学考察和深海特定作业,工作范围可以覆盖全部海洋区域的99%。
   参考答案:自主知识产权,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能载人,工作范围广。
   审视这则材料,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载人潜水器目前的情况,第二部分主要介绍载人潜水器自身的特点。如果我们审题时从题干中筛选出“和谐号潜水器”的特点中的“特点”,只考虑为“潜水器”自身具有的特点是不正确的,还应将思维泛化,虽然 “自主知识产权”不是“潜水器”本身携带的特点,但却是“潜水器”附带的特点,所以这一点也是应考虑的。
   再如出题者就2010年高考小说阅读文本《天下第一桩》做了变式出题:“天下第一桩”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分条概述。
   阅读文本,提炼答案的范围集中在“郑有樟前看后看,左看右看,发现无论从哪个角度观之,都赏心悦目,更难得的是这香樟木桩香气扑鼻,且香得柔和、高雅,郑有樟凝视着这天下第一桩,不言不语,也不离去”和“郑有樟突然失踪了一段时间,后来,藏友们才知道,他去了安徽,去调查了解了这天下第一桩的来历,他还翻阅了当地的地方志,回来后写了篇《流传有序的天下第一桩》。据郑有樟考证:此树桩是南宋末年一次山洪暴发后冲下山来的,先为安徽一博古斋收进,后为画家闵双城收藏。元代时为贵族王孙铁木儿收藏;明代时,在安徽布政使及大收藏家华佰裘等多人手里收藏;清代时,在桐城露过面,后来就不知去向。郑有樟还收集了明代时有人吟咏此桩的诗主文”。这两个段落。如果囿于“特点”二字,我们就无法提炼出参考答案中所明确的特点:“历史悠久、经历富有传奇色彩:它是南宋末年一次山洪暴发后冲下山来的;颇具收藏价值:南宋、元、明、清各代均名桩有主,或博古斋收进,或画家收藏,或贵族王孙收藏,或大宦大收藏家收藏;具神秘色彩:清代时在桐城露过面,后来便不知去向;具人文色彩:明代有吟咏此桩的诗主文”。因为这些并不是“天下第一桩”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所以学生在做题时要将思维泛化,也要考虑到它所具有的外在的特点,这样,类似于此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泛化思维是语文解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品质,它引导学生进行多方向的求导探索,有效地避免了单角度认识的机械性,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和需解决的问题有全面透彻的分析、了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抓住解题的切入点,突破思维定式,找到正确答题区间,明确落点,赢得高分。
  
   作者单位:辽宁省本溪县高级中学(1171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13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