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循证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价值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 : 探讨循证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价值。方法 : 选取本院在2013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共收治的516例剖宫产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模式,分为一般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其中循证护理组产妇366例,一般护理组产妇150例,对比两组产妇不同时间段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 : 一般护理组产妇术后4~5d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产妇2例,6d后3例,总发病率为3.33%,循证护理组产妇术后4~5d发病1例,6d后发病1例,总发病率为0.55%,循证护理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明显低于一般护理组(P<0.05)。结论 : 应用循证护理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早期的观察护理,能够及时进行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循证护理;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价值
  剖宫产具有一定创伤性,是一种非自然分娩方式,容易增加母婴并发症危险性,对产妇的恢复造成严重影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当前临床上剖宫产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是由高凝状态和血液瘀滞造成静脉腔阻塞,导致静脉血出现回流障碍,如果诊断、治疗、护理不及时,容易导致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严重者可出现肺栓塞现象,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2]。循证护理作为医学领域近几年兴起的高级护理模式,其将实践经验和科学理论进行有效结合,通过循证问题的确定,循证方法的提出,实施预防性、针对性循证护理,取得显著临床效果[3-4]。笔者选取本院在2013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共收治的516例剖宫产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析循证护理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3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共收治的516例剖宫产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模式,分为一般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其中循证护理组产妇366例,一般护理组产妇150例。一般护理组产妇年龄23~35岁,平均(30.74±2.56)岁;孕周为38~41周,平均(39.12±1.45)周。循证护理组产妇年龄22~35岁,平均(31.24±2.03)岁;孕周38~41周,平均(38.24±1.51)周。两组一般资料可比较(P>0.05)。所有入选围产期产妇均符合以下标准:1)产妇及家属都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承诺能有效配合完成此次研究;2)相关病例及家族病史完整清晰;3)符合剖宫产症状;4)无肢体语言障碍;5)无麻醉禁忌证;6)无腹部手术史;7)无多胎情况;8)胎儿无发育异常情况;9)母体无精神病史;10)孕产妇无严重妊娠综合征,如妊娠高血压、过度肥胖、妊娠糖尿病等;11)依从性良好。
  1.2 研究方法
  一般护理组行常规护理模式,与产妇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对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有效监测,将各种注意事项叮嘱产妇。
  循证护理组行循证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责任护士、护士长和工作经验丰富的5名护理人员共同组成,通过责任护士进行组织和参加相关知识讲座,积极主动学习各种循证护理知识,对相关护理操作手法和实践步骤进行掌握,保证顺利推进护理方案的落实。
  2)收集相关产妇资料:涉及产妇的身体情况、产妇文化程度、饮食习惯、职业、爱好以及社会关系等相关信息。
  3)确定循证问题:依据相关理论知识,结合临床护理经验,评估产妇健康情况,包括心理需求、肢体远端血运、体质量、年龄等,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提出循证方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加上二胎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产妇会伴随血糖和血脂升高的情况,再加上产妇运动量减少,都有可能出现下肢静脉血栓。针对围术期多种问题,需要在相关网络医学文献数据库中进行仔细筛选和查阅,通过实证判断相关文献的真实、实用性,同时将其和产妇的价值观和主观愿望相结合,合理和有针对性地制定循证护理方法和程序。
  5)循证应用:①疾病知识讲解。进入科室后,由责任护士接待产妇并与其进行主动交流,并向产妇与家属讲解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与危害,并告知产妇如果出现相关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症状要及时告知。②心理安慰。将医院的实际情况及时向患者进行详细讲解,消除产妇焦虑情绪,鼓励其以轻松状态接受手术。③体位护理。术中密切配合,协助产妇摆好体位,观察产妇各项体征,若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④术后预防护理。术后6h内给予护理干预,促进静脉回流。6h內以被动活动为主,克服术后卧床造成血流缓慢形成静脉血栓。术后将床尾抬高6°,增加股动脉平均最高血压,便于患者静脉回流。术后1h鼓励产妇深呼吸,增加膈肌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胸腔压力。在术后2h可以为产妇按摩双下肢,并轻拍大小腿肌肉2min。术后3~4h,待血压平稳后,协助产妇翻身,并鼓励其主动参与足背屈及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5]。⑤密切关注产妇的下肢情况。要注意产妇下肢的保暖工作,及时观察产妇的皮肤颜色与温度,询问产妇的感觉,及时观察产妇是否伴随脉搏加快、发热、疼痛和肿胀等,警惕肢体坏死和栓塞,及时发现和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3.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  ±s )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一般护理组产妇术后4~5d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产妇2例,6d后3例,总发病率为3.33%,循证护理组产妇术后4~5d发病1例,6d后发病1例,总发 病率为0.55%,循证护理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明显低于一般护理组(P<0.05)。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剖宫产是一种非自然分娩方式,具有一定创伤性,容易引发围手术期不适情况,增加母婴并发症危险性,影响产妇恢复。而剖宫产孕妇也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对产妇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普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预后康复。术后,麻醉药物造成血液呈高凝状态,导致血液流速缓慢,加之手术创伤、术后卧床等原因,造成双下肢活动减少,更加深了血流缓慢程度,且术后不合理使用止血药物,也会诱发血液凝血机制改变,引发血栓[6-7]。所以加强预防对剖宫产产妇有着重要意义。循证护理是一种求证护理模式,是依据循证医学,以科学理论为基础,借助循证医学评价,紧密结合医学专业科学理论及医疗资源,使得护理工作有据可依、有证可循,形成良性循环,以不断改进护理模式,提升护理质量,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8-9]。
  本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护理组产妇术后4~5d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产妇2例,6d后3例,总发病率为3.33%,循证护理组产妇术后4~5d发病1例,6d 后发病1例,总发病率为0.55%,循证护理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明显低于一般护理组(P<0.05),由此证明,应用循证护理通过寻找护理问题,并查阅相关资料,做出最好的护理决策,而且可以及时应用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减少其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应用循证护理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早期的观察护理,能够及时进行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Chan Y S,Lam K Y M,Metreweli C,et al.Duplex ultrasound screening for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Chinese after cesarean section[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15,84(04):368-370.
  [2] 王彤,劉玉梅.循证护理在降低剖宫产的产妇术后感染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3(23):5742-5743,5756.
  [3] 谭宁红,曹红军,李玲,等.循证护理在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栓塞的预防和护理及改善产妇生存质量中的效果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25(08):897-899.
  [4] Hai P D,Xiao L Z,Ping Y,et al.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the prevention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rectal cancer[J].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2018,24(06):1015-1017.
  [5] 漆少华,王玲玲,王淼磊.循证护理在预防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运用[J].当代医学,2017,23(03):145-146.
  [6] 吴娟.循证护理在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8,05(11):124.
  [7] 兰惠英.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2):205-206.
  [8] 王招英,域春莺,洪群慧.踝泵运动护理对剖宫产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2015,18(09):125-126.
  [9] 刘卉,王春晓.循证护理预防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01):145-1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440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