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不同穿刺点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穿刺点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效果。方法 该研究方便选取院内2016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24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穿刺1组、穿刺2组与穿刺3组,穿刺1组患者的穿刺点均为锁骨中内1/3处,穿刺2组患者的穿刺点均为锁骨中外1/3处,穿刺3组患者的穿刺点均为锁骨中点下方处,观察患者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穿刺1组、穿刺2组、穿刺3组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7.50%、95.00%、88.75%。置管时间分别为:(6.62±2.78)s、(11.86±3.13)s、(11.79±3.25)s。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25%、10.00%、12.50%。说明穿刺1组的成功率高于穿刺2组与穿刺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穿刺1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操作时间均低于穿刺2组与穿刺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锁骨内侧组要优于锁骨中点组及锁骨外侧组,具有更好的锁骨下静脉置管效果,该方法宜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穿刺点;锁骨;静脉置管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3(a)-009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uncture points for subclavian vein catheteriz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240 patients with subclavian vein catheterization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April 2018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puncture group 1, puncture group 2 and puncture group 3, and puncture group 1 of the puncture point is 1/3 of the clavicle. The puncture point of the puncture group is 1/3 of the clavicle. The puncture point of the puncture group is below the midpoint of the clavicle. The puncture success rate, puncture time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uncture success rates of puncture group 1, puncture group 2 and puncture group 3 were 97.50%, 95.00% and 88.75%, respectively. The catheterization time was (6.62±2.78)s,(11.86±3.13)s, and (11.79±3.25)s, respectively. The complication rates were 6.25%, 10.00%, and 12.50%, respectively. The success rate of puncture group 1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uncture group 2 and puncture group 3,the differ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In addition, the complication rate and operation time of puncture group 1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puncture group 2 and puncture group 3,the differ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medial clavicle group is superior to the clavicular midpoint group and the lateral clavicle group, and has better subclavian vein catheterization effect. This method should be popularized in the clinic.
  [Key words] Puncture point; Clavicle; Venous catheter
  在對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过程中,其置管方式有许多种,一般常见的置管方式主要有锁骨下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及颈静脉置管等几种置管方式[1]。与其他静脉置管方式相比,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操作难度要大于颈内及股静脉置管,具有解剖位置固定,熟悉后更容易操作,不易受其他因素影响等方面的优势[2]。具体来说,在对患者锁骨下静脉进行置管的过程中,需要解剖的部位较小,且在手术过程中不容易出现变异现象;锁骨下静脉置管后的护理工作也比较容易完成;患者在置管后,其自身的行为也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其卧位或立位都可以方便携带导管。不过,锁骨下静脉置管也有一定的缺点,由于锁骨下静脉的位置一般比较深,仅通过表面的观察是难以看到的。因此,这种手术方式对医生的专业能力要求比较高,一般也只有具备充足临床经验的医生才能够有效完成锁骨下静脉置管这以操作。   现阶段临床治疗过程中,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得到广泛地应用,而对于具体穿刺点的选择,不同医师有着自己的见解。一般来说,穿刺点会选择在锁骨中点下方处、锁骨中内1/3处、锁骨中外1/3处等部位[3]。对于患者及医生来说,只有在保障较高穿刺成功率、降低穿刺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基础上,才是最好的选择。鉴于此,该研究方便选取院内2016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24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穿刺点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效果情况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方便选取院内收治的24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将其分为穿刺1组、穿刺2组及穿刺3组,每组80例。其中,穿刺1组患者的穿刺点均为锁骨中内1/3处,男45例,女35例,年龄(61.29±3.95)岁;穿刺2组患者的穿刺点均为锁骨中外1/3处,男43例,女37例,年龄(63.92±4.05)岁;穿刺3组患者的穿刺点均为锁骨中点下方处,男48例,女32例,年龄(62.88±4.29)岁。3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3組患者均采用美国箭牌ARROW双腔中心静脉导管CS-14502,以及院内自制的深静脉穿刺包,由同一医师进行操作。从不同穿刺点对患者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从患者右侧入路。医护人员需使患者呈平卧位,且在患者双肩中点往下垫一小枕,使患者双肩外展,头部略向左偏。穿刺1组患者的穿刺点为锁骨中内1/3处下方1.5 cm左右;穿刺2组患者的穿刺点为锁骨中外1/3处下方1.5~2.0 cm左右;穿刺3组患者的穿刺点为锁骨中点下方1.5~2.0 cm左右。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成功率;②观察治疗期间的并发症情况;③记录穿刺的时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应数据。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进行χ2校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3组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成功率
  穿刺1组的成功率为97.50%,穿刺2组的成功率为95.00%,穿刺3组的成功率为88.75%,说明穿刺1组的成功率高于穿刺2组与穿刺3组(P<0.05)。见表1。
  2.2 3组患者的穿刺置管时间比较
  3组患者穿刺置管时间相比,1组患者的穿刺置管时间明显低于2组和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3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1组60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3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33%,1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2组和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在临床治疗中,锁骨下静脉置管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由于锁骨下静脉管的置管操作比较容易,其在治疗中容易被固定,通常是静脉置管治疗的最佳选择部位[4]。在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过程中,对于穿刺点会有几种不同的选择,包括锁骨中内1/3处、锁骨中点下方及锁骨中外1/3处等。通过该文的研究,对穿刺点选择在锁骨中内1/3处下方、锁骨中点下方及锁骨中外1/3处下方的静脉置管成功率进行了对比,并对不同穿刺点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置管的时间进行了分析。说明了采用锁骨中内1/3处下方的静脉置管方法,不论是在置管成功率上,还是在并发症及置管时间上,均优于采用锁骨中点下方及锁骨中外1/3处下方的静脉置管方法,应被推广于临床治疗中。
  实际上,在对患者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置管失败的风险,穿刺点的选择也是需要考虑的关键,临床医师必须在术前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掌握,并将锁骨静脉置管的具体操作流程熟记于心[5]。同时,在对患者进行穿刺的过程中,穿刺针进入其血管的方向,以及进入后的深度,都会对最终的静脉置管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穿刺针主要从患者锁肋之间的间隙刺入;同时,穿刺深度应控制胸锁关节到穿刺点的距离内[6]。另外,穿刺一定要避免穿刺针角度过深而刺穿患者的动脉血管,避免出现由此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同时,应尽量保持穿刺针向患者身体外侧翘起,杜绝出现穿刺针损伤患者肺尖的问题,降低血气胸症状的出现概率[7]。而在确定穿刺点具体位置的过程中,应尽量选择较低的部位。在对患者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过程中,应将患者的肩部、背部的中点用软枕垫高,为后续锁骨下置管创造良好的条件[8]
  通常来说,对患者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操作例数较少的医师,穿刺针可以碰到锁骨骨质,然后把穿刺针稍做后退,再向下按压穿刺针以紧贴锁骨,滑入锁骨下,然后边进针边回抽,即可穿中,随着操作例数的增加,技术不断熟练,即可直接刺入锁骨下静脉。医生将穿刺针刺入血管后,应注意针管中是否出现回血的现象,若针管中没有出现回血的现象,则应排除穿刺过程中注射器负压过大,从而造成了针管堵塞的问题。此时,操作医生应及时进行排空处理,再调整注射器的压力完成相关操作[9]。当导丝置入后,时刻注意观察患者的血管损伤状况及心跳情况,避免血管严重损伤及心律失常等问题的出现。事实上,在一些锁骨下静脉置管术进行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皮肤扩张,一定要控制好扩张的深度,应将其控制在皮下就可以,不应超过穿刺针进入患者体内的深度[10]。此外,穿刺过程中不要将穿刺针紧贴肋骨或是紧贴锁骨,应将其控制在隧道的中间区域。
  通过该文的研究,说明在对患者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过程中,不同穿刺点的选择,对其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成功率有着不同的影响,患者的穿刺点选在锁骨中内1/3处、锁骨中点下方、锁骨中外1/3处,其成功率分别为97.50%、95.00%及88.75%。表明了穿刺点选在穿刺点为锁骨中内1/3处下方,置管的成功率为97.50%,明显要高于锁骨中点下方的95%以及锁骨中外1/3处的锁骨中外1/3处。 同时,置管时间较短。对其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误入动脉、血肿、气胸等等。这些并发症在穿刺点选在锁骨中点下方与锁骨中外下方处的出现频率较高。从对患者置管时间以及出现的并发症情况来看,也说明了锁骨中内1/3处穿刺的优势。
  综上所述,在对患者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过程中,应注意不同穿刺点的选择,保证治疗效果。锁骨中内1/3处下方的静脉置管方法较其他两种方法具有较大优势,应被推广于临床治疗中。
  [参考文献]
  [1] 黄海宁.经锁骨上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3):2005-2006.
  [2] 甘功友,王友良,何卫国.下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解剖学研究[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8,26(1):118-121.
  [3] 李晓光.锁骨下静脉置管不同穿刺部位的比较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14):53-54.
  [4] 武志敏,程五琴.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应用研究[J].中国民间疗法,2017,25(10):103-104.
  [5] 冀永峰,刘慧,颜鹏.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8):63-64.
  [6] 张彦收,刘磊,耿翠芝,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断裂预防与处理[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7,26(8):702-704.
  [7] 梁进才,李延发,马秀娟,等.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致血液胸1例报道[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3):171.
  [8] 骆荣霞,骆雪琼,陆文江,等.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应用与护理[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7,30(1):42-43.
  [9] 马志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4):137-139.
  [10] 钟贤春,丘文标.经锁骨上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3):542-544.
  (收稿日期:2018-12-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753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