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减张整形矫正术、传统黏膜下切除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临床对比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经个体化减张整形矫正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鼻中隔偏曲患者80例,依据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以个体化减张整形术矫正治疗观察组患者,以传统黏膜下切除术矫正治疗对照组患者,对比其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和第3天的VAS评分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经个体化减张整形术治疗,矫正效果较好,患者术中出血量少,而且痛感较轻,术后并发症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个体化;整形术;鼻中隔偏曲;美观度
人体鼻中隔在发育时,受一些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结构上的畸形被称之为鼻中隔偏曲,特点为其向一侧或两侧偏斜,或发生局部突起,严重影响患者的鼻腔通气和生理功能"。传统治疗该病的方法是鼻中隔软骨黏膜下切除术,但该方法有诸多并发症,且影响美观”。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保留鼻中隔框架的理念逐渐受到患者的关注,而个体化减张整形术不仅能满足治疗效果,而且也能满足患者对美观度的要求回。本研究将个体化减张整形术应用于鼻中隔偏曲的治疗中,并将其和传统黏膜下切除术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鼻中隔偏曲患者80例,依据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40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对本研究均享有知情权,且均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②均被确诊为鼻中隔偏曲。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9~60岁,平均(37.2+9.2)岁;鼻中隔偏曲形态:C形偏曲15例,S形偏曲12例,嵴突10例,距状突3例。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0~62岁,平均(38.6±10.9)岁;鼻中隔偏曲形态:C形偏曲17例,S形偏曲10例,嵴突8例,距状突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以传统黏膜下切除术矫正治疗对照组患者:以0.2%碘仿对手术区域进行3次消毒,并进行铺巾,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后开始手术,将鼻中隔偏曲部分完全暴露,通过咬骨剪和旋转刀将偏曲中隔切除,使鼻中隔顶部连续的软骨和骨质保留尺寸>5mm。经上述操作后,患者若仍有轻度偏曲骨性部分,则对其实施骨折以使其居中。而个体化减张整形术矫正治疗观察组患者:以0.2%碘仿对手术区域进行3次消毒,并进行铺巾,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后开始手术,对鼻腔底和中隔软骨骨质结合部分进行减张,切除上述结合部位的软骨条2~3mm,然后,主要将骨性中隔前缘的偏曲骨质以及肥厚部分切除,并对软骨后端冠位方向的张力曲线区进行减张操作,在对中隔软骨复位后,将鼻中隔软骨前端切口区发生重叠的软骨切除。进行减张操作时,应注意保持中隔支架与减张切口1~3mm的距离,避免接触。若经上述操作处理后,患者鼻中隔仍出现轻度偏曲,则应继续进行偏曲矫正:将非偏曲的一端作为基部,行水平或平行鼻梁的非横断性软骨的減张及切除,依据患者偏曲情况,将1~3道骨槽或宽约1mm软骨切除,使软骨在充分减张后居中;完成上述操作后,使用剥离子经鼻腔推压和扭转骨性中隔凸起区域,使其骨折后位于中间位。对于轻度骨部偏曲的患者,也可做骨折使其位于中间位。术后两组患者均被给予同样的药物进行恢复治疗,并充分做好感冒预防措施;同时,也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同的后期护理干预;并于术后1周,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拆线,告知患者可以出院回家休养。提醒其在0.5个月内,严禁按压鼻部和擤鼻;同时不要剧烈活动以免对鼻部恢复造成影响。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0.5年。
观察指标:①对两组手术基本情况进行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第3天的VAS评分),其中VAS评分是通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进行评价(分值越高,疼感越强)。②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0.5年的随访,记录其并发症发生情况。
统计学方法:以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计量资料用(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手术情况及VAS评分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和第3天的VAS评分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鼻是人体面部十分重要的器官之一,其承担着呼吸、发音、嗅觉等至关重要的生理功能;同时还是面部美观的重要标志。鼻中隔作为鼻部的骨性支架,起着支撑和保护鼻部外形的作用,一旦鼻中隔偏离中线且发生弯曲(一侧或双侧),或鼻部局部因外伤而出现变形,就可能诱发炎症和鼻部的通气障碍,严重者会导致面部歪鼻畸形"。因此,必须对鼻中隔偏曲行矫正治疗,以达到恢复通气和保持外形的目的。
传统的黏膜下切除术主要是通过保留L形软骨、上方及前方的软骨,或将取出的软骨进行修正并重新回置来保持鼻中隔软骨的框架结构。该治疗方法能够较好地修正鼻中隔偏曲,但存在诸多缺点,如前方软骨容易发生脱位,而不在大翼软骨内脚间,前方软骨无法矫正时需将其切除;另外,对于出现高位C形偏曲时,通常需要将支架保留,这时就可能发生阶梯鼻的危险。而个体化减张整形术将“减张”和“个体化”作为其核心理念,首先将患者明显偏曲部分的骨质和软骨切除,而一旦患者的第一张力线区软骨切缘区出现软骨重叠时,则以“将重叠部分切除”为主减张,使软骨一软骨或软骨一骨之间在减张后仍存在1~3mm的距离,对于未发生重叠的患者,则将其保留,对患者的治疗针对性较强,人性化程度和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鼻中隔偏曲经个体化减张整形术治疗,矫正效果较好,患者术中出血量少,而且痛感较轻,术后并发症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润坤,陈振清.鼻内镜下三线减张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广州医药,2017,48(3):96-98.
[2]牛洪霞.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临床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3):468-469.
[3]李嘉,黎雄文,张鹏坚,等.个体化减张整形术与传统黏膜下切除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比较研究[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5,29(4):31-34.
[4]徐晓丽.两种术式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1):61-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9762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