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药脐部热敷联合推拿治疗小儿不完全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爱娟 李月灵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脐部热敷联合推拿治疗小儿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8年10月确诊为不完全性肠梗阻的106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包括禁食同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持续胃肠减压、保护胃肠粘膜、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抗生素抗感染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脐部热敷联合推拿进行治疗,2组疗程均为7日。观察疗效并比较2组患者腹痛缓解、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以及排便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腹痛缓解、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以及排便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8.68%,高于对照组73.58%(P<0.05)。结论 采用中药脐部热敷联合推拿治疗小儿不完全性肠梗阻,能及时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治疗效果佳,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不完全性肠梗阻;中药脐部热敷;推拿;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0)02-0060-03
  
  不完全性肠梗阻是一种梗阻程度较轻的急腹症,因肠内容物运行发生障碍引起,发病急,若不及时有效治疗,易发展成完全性肠梗阻。西医常规的治疗方法,疗效有限,疗效欠佳,不当用药易加重病情,随病情发展,需采取手术治疗,对患儿身心损伤较大,又因患儿配合度差,灌肠等操作无法进行,故应采取温和的方式进行治疗。有文献报道[1],中药脐部贴敷,具有固本培元、活血、通便之效,可改善肠胃功能,亦有研究表明[2],特定的推拿手法可和胃理肠,有效缓解肠梗阻症状。二者均具有副作用低、风险小等优点,易被患儿及其家长接受。故本研究中,笔者采用中药脐部贴敷和推拿治疗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0月确诊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患儿,观察并分析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0月确诊为不完全性肠梗阻的106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29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6.75±1.43)岁,病程(1-4)天,平均病程(2.65±0.64)天;观察组:男23例,女30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7.03±1.52)岁,病程(1-5)天,平均病程(2.57±0.59)天。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年龄在2-14岁;(2)符合西医诊断标准[3]:①出现腹胀、腹痛、呕吐、恶心,程度不一,伴有排气、排便困难等;②可见到肠型、蠕动波,有压痛或腹肌紧张,肠鸣音活跃,伴有气过水声;③腹部片显示肠管扩张或气液平面;(3)中医辩证“实热内结型”标准[4]:腹痛拒按,痛无定处,腹胀,大便秘结,恶心呕吐,口干、苦,小便短赤,苔黄腻或燥,舌红,脉滑数;(4)对研究药物无过敏史。排除标准:(1)腹部皮肤破溃者;(2)精神障碍者;(3)长期服用促胃肠动力药者;(4)绞窄性、血运性肠梗阻。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包括禁食同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持续胃肠减压、保护胃肠粘膜、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抗生素抗感染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脐部热敷联合推拿進行治疗,中药脐部热敷:以大黄为主的贴方热敷于神阙穴,15min/次,2次/日,敷药期间皮肤若出现红斑、水泡等情况,及时停止;推拿:于患儿腹部两侧,有节律地左右推动至患儿腹部略感酸感或舒适,以中指点揉法,依次点揉阑门、建里、气海、章门、梁门、石关以及天枢七个穴位,行平掌式震颤法于腹部,再按揉大椎,最后调补脾、肺、肾、大肠,20min/次,3次/日。2组疗程均为7日。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并记录2组患者腹痛缓解、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以及排便时间。同时采取腹部CT以及常规检查,观察肠梗阻情况,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标准 ①治愈:腹痛、腹胀、呕吐等临床症状消失,排气、排便功能恢复正常,腹部无压痛,肠鸣音恢复正常,腹部CT片显示无异常,梗阻完全消失;②有效:腹痛、腹胀、呕吐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出现排气、排便,腹部无压痛,肠鸣音有所改善,腹部CT片显示梗阻现象有所好转;③无效:腹痛、腹胀、呕吐等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未排气、排便,腹部仍有明显压痛,出现腹肌紧张,腹部CT片显示梗阻现象未改变甚至加重,有明显肠管胀气。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腹痛缓解、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以及梗阻缓解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8.68%,高于对照组73.58%(χ2=3.944,P=0.047<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小儿不完全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小儿急腹症,多因饮食搭配不合理、肠粘连、消化功能紊乱、粪块等未完全堵塞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排气排便困难以及肠鸣音亢进等。发病隐匿,病情发展快速,不及时有效治疗,易加重病情,发展成完全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5]:一是肠屏蔽功能障碍,机体受感染或微生物作用,屏蔽功能受损,进一步加重感染,引起肠道疾病;二是菌群位移,肠道内环境失调,菌群过度繁殖,致位移;三是腹膜粘连,粘连致肠扭转;四是炎症机制,炎性因子介导,兴奋交感神经,抑制迷走神经,阻碍胃功能,导致肠腔因肠管渗出或水肿而狭窄,引起梗阻;五是先天性狭窄或闭孔畸形。常规的西医治疗方式,往往存有诸多副作用,且患儿配合度差,灌肠、留置胃管等操作无法进行,故采取副作用低、风险小、易操作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不完全性肠梗阻在中医属“腹胀”、“肠痹”范畴,其病因多为气滞、热结、血瘀、湿阻、食积等,肠腔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因食积、热毒之邪结于里,致腑气通降失调,肠道阻滞不通,气不行,血不畅,日久成疾[6]。治疗应以行气疏滞、活血化瘀、通里攻下、清热解毒为主。有文献报道[7],以大黄为主药成分的贴方敷于神阙穴,具有通便、活血、解毒之效,可固本培元,改善肠胃功能,缓解腹痛腹胀等症状。方中大黄性寒味苦,有逐瘀通经、邪热通便、凉血解毒之效,药理研究表明[8],大黄提取物可促进胆汁分泌,对消化系统有导泻、保肝、抗十二指肠和胃溃疡等作用。贴方恰为实热内结型不完全性肠梗阻的对症之贴。笔者选取阑门、建里、气海、章门、梁门、石关、天枢、神阙以及大椎九个推拿穴位[9],阑门为大小肠交汇处,可通上下之气;建里可调健脾胃、消积化滞,放阑门揉建里,可使浊气下降,疏通脾经;气海可补元气、利下焦、散滞行气;章门是脏腑疾病要穴,可泄泻,化积滞;梁门健脾胃、消积滞,可缓解呕吐等;石关升清降浊,缓解腹痛、便秘;天枢为大肠之募穴,亦是腹部要穴,为阳明脉气所发,可理气行滞、疏调肠腑;大椎可清热解表、截虐止痫;加行平掌式震颤法于腹部,作用于神阙穴,共达培元固本、和胃理肠、回阳救脱之效,激发三焦之气机,致周身气血通达、脏腑恢复生机。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腹痛缓解、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以及梗阻缓解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中药脐部热敷联合推拿进行治疗可促进肠道蠕动,加快恢复胃肠功能,较快缓解肠道功能失常所致的临床症状。观察组总有效率88.68%高于对照组73.58%(P<0.05),说明采用中药脐部热敷联合推拿治疗小儿不完全性肠梗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中药脐部热敷联合推拿治疗小儿不完全性肠梗阻,能及时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治疗效果佳,值得推廣。
  参考文献:
  [1]武珊珊,于强.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9):174-176.
  [2]张建国,郭向芳.特定推拿手法加中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46例的临床研究[J].按摩与导引,2005,(8):14.
  [3]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71-107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7.
  [5]孙尚龙.肠梗阻中西医发病机制概述[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6):16-18.
  [6]黄小丽,李宝昌,刘小群.吴茱萸外敷联合艾灸治疗小儿不完全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10):1846-1848.
  [7]喻明蕾.大黄粉贴敷神阙穴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5):541-542.
  [8]马晓莉,王淼,韩波,等.大蒜硝黄膏穴位贴敷治疗大鼠不完全性肠梗阻的药效学研究[J].中成药,2012,34(10):2012-2015.
  [9]夏杭娟.中药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在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11):96-98.
  (收稿日期:2019-11-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94374.htm